第368章 前生书
江南水乡有一小镇,名唤墨河镇。′x-i\n_t/i·a!n~x`i?x_s-..c_o!m?镇不大,却因文风鼎盛而远近闻名。镇上有一私塾,名\"明德堂\",先生陈老夫子年逾六旬,学识渊博,在当地颇有声望。
这年开春,陈老夫子又收了几个蒙童,其中有个七岁的孩子,姓沈名闫,生得眉清目秀,眉间一道浅浅的朱砂痣,更添几分书卷气。沈闫的父亲沈守业是个落第秀才,在镇上开了间小小的书肆,虽不富裕,却藏书颇丰。
开蒙那日,陈老夫子照例先教孩子们认字。他取出一本《说文解字》,翻到一页,指着其中一个古怪的字道:\"此字读''彧'',音同''玉'',意为文采斐然。尔等记下便是。\"
众蒙童跟着摇头晃脑地念诵,唯有沈闫睁着一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睛,盯着那个字看了半晌,忽然抬头问道:\"先生,此字在《说文》中虽解为''文也'',但在《三坟》中却有另一解,意为''天地和谐之象'',先生以为如何?\"
陈老夫子手中的戒尺\"啪嗒\"一声掉在案上。他眯起眼睛,仔细打量着这个刚入学的孩子:\"沈闫,你...从何处得知《三坟》之解?此书早于汉代便已失传,老夫也只是听闻其名,从未见过真本。\"
沈闫眨了眨眼,竟不慌不忙地解释道:\"梦中有人教我。那人说此字原是上古先民观天象所得,天地之气和谐交融,便成此形。¢搜???搜-?ˉ小ˉe说??网3#: <首3发^\"他说得认真,仿佛在讲述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
私塾里顿时鸦雀无声。众蒙童目瞪口呆地看着沈闫,就连陈老夫子也捋着胡须,半天说不出话来。
\"荒谬!\"半晌,陈老夫子才回过神来,\"《三坟》失传已久,岂是孩童能梦见的?莫不是...撞了邪祟?\"
此言一出,沈闫的母亲王氏次日便请了城外普济寺的慧明禅师来为儿子\"驱邪\"。慧明禅师年近古稀,是方圆百里最有名的高僧,据说能观人前世因果。
禅师来到沈家,只看了一眼正在院中玩耍的沈闫,便道:\"施主不必忧心,令郎并非中邪。\"说着,他从袖中取出一串佛珠,递到沈闫面前,\"小施主可否帮我数一数这串佛珠有几颗?\"
沈闫接过佛珠,小手在珠串上轻轻抚过,忽然抬头道:\"师父,这串佛珠少了一颗。原是十八颗,如今只有十七颗,缺失的那颗刻有''明''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