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青年团(第2页)
“我的意见是还是要成立一个专门的组织管理这个青年团,招收对象可以适当放宽,对于我们教育体系内的中学生及以上年级学生为重点吸纳对象,工厂的年轻工人、部队的基层士兵和田间的劳动青年都可以吸纳进来。/武¨4,墈-书? ¢嶵^歆′蟑*踕?哽-辛′快¨
同时,吸纳标准也要设计合理,必须要比大同党的标准低,但是也不能什么人都放进来,像学生可以参考学业成绩,同学评价等因素,工人可以参考工时和对工厂的贡献,要根据不同的单位设置不同的考核标准。
总而言之,要通过多维度的考核体系吸纳尽可能多的优秀青年加入这个组织。”
林克勤听后也是高兴地说道。
“咱们的秦院长不愧是老将啊,看问题很全面。现在咱们的大同党的入党名额每年都是有限的,但是咱们体系内的优秀青年则是无限的,咱们不能让人家一首等着咱们啊。
都说好菜不怕晚,但是真要是心都等凉了,咱们不是把优秀人才往外推吗,所以只要年满十二周岁且低于三十周岁,符合入团标准,咱们就可以把这些优秀青年吸纳到青年团这个蓄水池中。”
青年团设立之后,很快就会成为继大同党之后委员会第二个政治组织,而所有人都会意识到,这个团员的身份会成为大同党之后委员会第二个自己人的象征。
只要有点政治嗅觉的都会知道,青年团团员会成为委员会人才提拔的第二梯队,至于第一梯队,那自然是无可争议的大同党党员。
尤其是教育系统内的学生,这些都是委员会的宝贝疙瘩,毕竟在教育资源紧缺的现在,只要你有小学毕业文凭就可以参加政务员招录考试,青年团的成立更是能够让委员会和学生走得更近。
朱全兴作为资历最新的委员,补充说道。
“我看咱们还是可以仿照大同党的建设思路,简化掉一些环节,保留宣誓等环节,依托学校、工厂和基层政府初步建立从委员会到地方的团组织体系。
另外随着委员会管辖区域的扩大,越来越多的人被纳入到这个体系内,我的想法是不是要扩大一下大同党的党员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