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迫击炮与战斗机
1911年12月3日,林克勤今天又要再次奔赴武昌郊外的武器试验场,观看并检验两种新式武器的研发与实验情况。.齐,盛_小*税`旺\ ,哽~欣′罪¢筷¨
在林克勤思路的启发下,华夏兵器集团夜以继日,完成了技术攻关,生产了国防军第一门82毫米迫击炮,在经历三轮实验与改装后,终于迎来了列装前的最后一次实验。
陪同林克勤在看台的是迫击炮研发总工陈佳明,原江南机械制造局工程师,酷爱火炮。
“委员长,正在进行测试的就是12式迫击炮,我们按照您提供的思路装上了缓冲机器后,精准度得到了质的飞跃,得以达到了部队的精度要求。
12式迫击炮全重五十千克左右,最大射程可以达到两千八百米,最快射速可以每分钟发射二十发炮弹,爆炸后可以有效杀伤26米内站姿步兵或者半径15米内的卧姿士兵。”
林克勤在听到这些数据后也是比较满意,毕竟现在华夏薄弱的工业基础很难大量生产大口径火炮,而迫击炮这种轻便化且技术要求比较低的小炮很符合现在华夏的国情。
可以首接下发到步兵营充当重火力武器,同时加大口径后也可以充实一下团部的支援火力,毕竟第七师在长安的战斗己经反映出国防军在重火力方面的不足,无法对北洋形成的绝对的压制。¢优^品?暁-税·网\ ,哽+辛′最,筷`
林克勤问道:“现在的产量怎么样,有没有办法继续扩大口径?”
陈佳明回复道:“目前来说第一个月生产三十门是没有问题的,等我们的模具定好以后,大概每个月能提高到一百门以上,炮弹的生产线己经配合生产部门在进行改造了,下个周就可以试生产了。
但是口径扩大的问题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我们的钢材质量还是不太行,废钢率比较高。
我们还是希望委员会能够抓紧研发新的炼钢技术或者看看能不能引进现成的钢铁技术。
只要炮钢的问题解决了,迫击炮的生产也就没有什么技术难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