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下葬2】(第2页)
轧钢厂临时工的工位肯定比其他小厂子的工位好。
可陈平安转念一想,要是把刘光天弄到轧钢厂里来,院里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是自己在从中帮忙,这不符合自己低调的预期,
便打了个哈哈说,现在这个情况还是下半年再说吧。_j_i*n*g+w`u¢b.o?o.k!._c`o_m*
他心里想的是,如果下半年厂里大量招工,自己农村还有那么多亲友,能帮一把是一把。有句话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自己虽做不到兼济天下的地步,让自己的亲人过得好点还是要的,用人不避亲嘛。
看来只能给刘光天另外找工作,最好是找与轧钢厂不相关的其他小一点的厂子,
那些厂子临时工的价格也低,不像轧钢厂这么贵,相信自己那个便宜师傅也更能接受。
再说另一边的贾张氏,在老贾堂兄弟家也没吃午饭,打了个招呼,众人便原路返回西九城。
贾张氏倒不是不想在农村占便宜,关键是农村这才刚缓过一点劲儿,实在没什么吃的——家境好些的,也就喝上棒子面糊糊;
差些的,甚至还在挖野菜、啃树皮、吃观音土。
而且贾张氏心里盘算着,自己现在跟易中海己经结了婚,他手里那么多钱,不抠点出来改善家里生活,
都把自己饿瘦了。再看棒梗,瘦得像个黄皮猴子,以前乖孙可是脸蛋白白净净、胖胖乎乎的,谁见了不夸一句“长大肯定有出息”,
现在成了这模样,实在让人心疼。
贾张氏心里也埋怨易中海:这老货以前从不帮衬自家,让东旭一个人扛着家里的担子,早知道会是今天这样,当初干嘛不尽心帮衬?
说不定自己儿子也不会死。
虽说她是个没见识的农村妇女,偶尔却也精明——这些抱怨绝不能摆到脸上,只能深深藏在心底,现在贾家还得仰仗易中海过日子。
回到南锣鼓巷95号院,贾家。
贾张氏捧着个笑脸看向易中海:“老易啊,咱们这算是黄昏恋,结婚证都领了,喜糖还没发呢。”
喜糖,脸盆毛巾,昨个易中海就被贾张氏拉着去买了,
只是贾东旭丧期,这种时候哪好拿出来发?他本就迷信,觉得不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