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同归于尽(第2页)
……
天亮。
洛阳内内外外炸开了锅。
宦官外戚火并?
宦官把外戚灭门?
外戚也把宦官斩草除根?
天子死于宫女之手?
皇子辩死于乱军之中?
只有上军校尉蹇硕带着何皇后逃亡?
这有问题!
有大问题啊!
何进有那胆量?
宦官有那实力?
就算真火并,总有胜者,对吧?
最多两败俱伤。¢微·趣~暁~税- ^追·蕞¢新_璋.节?
哪有火并到同归于尽的道理?
图什么?
但有明眼人猜到其中原委,但大多数不敢明言。
权谋斗争中,死得最惨的除了当事人就是多事人。
杨彪当即找到袁隗,叹口气:“袁公,过分了,自古以来,就没有把皇宫杀得只剩下储君一人的先例。”
袁隗淡然道:“事己至此,多说无益,文先,老夫需要你的支持。”
杨彪沉默不语。
袁隗接着道:“老夫会扶持皇子协继位,并暂任相国辅助天子处理朝政,首至天子成年亲政,你为尚书,如何?”
又道:“当然,还有一个县侯,封地任你挑选。”
县侯己是汉代除王爵外最高级的爵位,其下是乡侯、亭侯。
封地在哪,当地的全部税收都归爵位所有人所有,收益极高。
越富庶的封地,收益越高。
温侯就是典型,封地在河内郡的温县,地理位置好,土地又肥沃,还有黄河之利,正常时有七万户之多,所以温侯的食邑多达七万户,相当于七个万户侯。
但有的县城如广牧县,满打满算一千口人,封个广牧侯才食邑几十户,而且无税可收。
县侯与县侯也有差别。
当然,有的爵位会特别注明食邑几千或者一万,那是另外一种情况。
总而言之,袁隗开出的条件格外诱人。
尚书加任选封地县侯,权与利同时拉满。
杨彪沉默。
袁隗接着道:“文先,不要忘了,北边还有个刘无咎,刘无咎咄咄逼人,刚占晋阳,又占北地郡,意图吞并并凉二州,若让他得逞,这天下还有我们的立足之地?你不要忘记他在并州推行的政策。”
杨彪又沉默良久,点点头:“围剿刘无咎不能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