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刘裕之福(第2页)
当然,这个尚书台看着很简陋,他却花了许多心思设计各种制度,包括选拔、晋升、退出、奖惩、具体运转等等。
尽可能从制度层面避免尚书台权力膨胀。
在这个时代的人眼里,历史就是商周、春秋战国、秦汉而己,权力的斗争也就那么点花样,没有多少可参考。.秒^彰!結+晓?税.旺, _勉\沸_越_毒/
可在他眼里,历史还包括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甚至民国。
越往后的朝代,权力斗争的花样越多越巧妙。
到明清时期,权谋之术达到巅峰,几乎把所有可能演绎一遍,所有能想到的权谋都能找到对标的案例。
其他不说,仅仅是官制的变革,就是一部最最精彩的权谋大戏。
他回忆回忆历史课本就有许多案例可借鉴,等于抄作业。
所以,他随手一搞,在外人眼里便是神来之笔。
对新尚书台,贾诩荀攸等人赞不绝口,一首认为这一招既能帮他解决日常事务的繁琐,又能避免“宦官”之祸。
尚书台拿到刘裕签署的文件,存档,并按照批示传递命令。
传递命令这块,认文件不认人。
没有尚书台的文件和印章,谁下去也没用。
反之,有尚书台的文件和印章,谁下去都能生效。
如此进一步避免尚书台诞生所谓的权臣。
而且尚书台处理的文书偏日常。
正经军国大事不经尚书台的手,而是在内阁处理,他每天都要到内阁与贾诩荀攸等人一同处理军国大事。
总而言之,他就是要集权,谁也别想分走他的权力。
什么叫帝王?
拥有至高无上权力者为帝王。
把权力分出去的帝王,那还叫帝王?
什么制衡之术,那都是无能帝王把权力分出去之后迫不得己的妥协,说白了就是镇不住下边的人,只能以人制人。
可下边的人不懂制衡之术?
人家开心的时候陪着你演戏,不开心的时候联手干你,你能如何?
所谓制衡,本身就是软弱且无能的表现。
嘉靖帝制衡之术可谓妙到毫巅,但在朱元璋的绝对权力面前宛如儿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