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成都诸事刘关张之变
等到几人下去后。′w·a_n\z~h?e*n.g-s¨h`u?.′n/e¨t.
刘全和刘卫两人则是负责守卫在书房门口。
见状刘循笑了笑,将桌上的竹简打开,一一查看最近这段时间成都或者说益州各地、汉中、关中、西凉等地的情况。
简单的查看了十几份竹简。
刘循也处理了不少问题,首先就是益州内部。
各地因为南蛮之战的缘故,都义愤填膺,百姓们的战争热情很高。
但同样也暴露一个问题,那就是由于连年征战,的确青壮年的劳动力明显出现了下滑。
这最首接的影响就是粮草的多少。
这种事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唯一的办法就是减免赋税。
之所以缺少劳动力反而减免赋税也很简单,吃不饱,别说生孩子了,孩子都根本长不大。
所以除非在益州内部推行刘循之前在巴郡,在汉中,和关中实施的新政。
看看现如今的巴郡,短短几年的时间,巴郡的老百姓家家户户基本上都有三个左右的孩子。
等这些人口长大,巴郡的人口数量将会迎来一次爆炸式的增长。
不过眼下是不可能推行这种政策的,毕竟这是当初刘循亲口承诺的。
所以刘循需要做的,是让这些世家大族,有朝一日自己主动推行新政。
否则在这种情况下强行推行新政,无异于让其他的诸侯钻空子搅乱益州也不是不可能。
但新政行不通,刘循也不是没有别的办法。
南中!
这个地方和益州交接的几个州郡都可以鼓励双方百姓通婚。
既然想要彻底的吸纳南中之地的百姓,自然要鼓励双方通婚。
此番南中之地战死了不少的青壮年,相信其中很多女性都成了寡妇。
在这样的年代,失去了自己的伴侣可是相当残酷的打击。
毕竟单纯靠劳作生存的年代。
可以让陈宫配合五斗米教的宣传,让两边的百姓通婚,文化和血统的融合双管齐下。
也能够加速人口的增长。
当然还有其他的问题,不过刘循看来最大的问题无非就是因为战争导致的人口减少。
实际上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汉中、关中等地的扩张,导致人口迁移。
从账面上来看,益州各个州郡的人口正在锐减。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但是如果将目光投向关中和汉中两地,就会发现百姓的数量极多。
登记在册的人口数量几乎增加了三分之一。
这其中除了迁移过来的, 还有新生的人口,不过至少也需要十几年至少要十二三岁才能够成为一个劳动力。¢看?书¨屋* ^最!辛,璋′结¨庚/鑫,快,
当然这些地方也不是没有问题,汉中的问题就是商贸发展的极为迅速。
导致部分的百姓也投身到了商贾之道中。
没办法有着房陵边市的得天独厚的天骄,百姓也不都是傻子,有精明的人自然会选择更容易的生存之道。
这件事就没有办法过度插手了,总不能让这些百姓不要去做生意吧!
不过这也只是暂时的,优胜劣汰,等过几年,一些靠着商贾之道的百姓赚不到钱,各大家族将各种赚钱的渠道都占据后。
一些比较顽强或者说发展迅速的底层,可能会成为一个新的商贾之家,但其他人大概就又会重新回到底层去。
对于这种现状,刘循也只能默默的叹气。
这种情况也没有办法。
不过至少新政在汉中推行的还是很不错,百姓们再怎么样也有口饭吃。
关中之地的发展就更为迅速了。
长安城加紧建设,皇宫的雏形己经重新建造起来了。
而关中的法正给刘循写的书信中就询问,刘循是否有考虑过将都城迁移到长安。
这个问题让刘循有些不太好决定。
如果眼下首接将都城迁到长安,首先防御方面需要部署的军队更多。
从而更容易挑起和袁绍大战。
这当然不是明智的决定。
再者迁都长安,那就是释放了一个信号。
但长安也不能够没有人坐镇!
刘循心里己经开始有了想法,但还需要去跟刘璋商量一下。
同时关于关中还有一件让刘循兴奋的事情。
十万关中军,己经募兵完成,正在紧锣密鼓的训练。
预计想要让十万关中军形成真正的战力,至少得花费半年以上的时间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