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观影-白发的李莲花,聒噪的团子(第2页)
。
镜头再次聚焦回那力透纸背、沉稳异常的字迹,与他这副“倒霉”样子形成鲜明对比。
背景音陡然切换为轻快俏皮的纯音乐,叮叮咚咚如同音符在跳跃。人声瞬间被抽离,整个场景己然变成了肢体夸张的默剧喜剧。
崇政殿门口,礼部尚书徐大人哭嚎着扑向李莲花,一把抱住他的腿。还没嚎上两句,一旁表情严肃的兵部尚书陆大人便挥手示意侍卫,将徐大人像抬麻袋似的架了起来。
下一秒,陆大人自己却腿一软,“噗通”一声跪坐在地,竟也张大嘴巴嚎啕起来!李莲花反应极快,敏捷地往后一跳避开。`鸿,特¨小_说/网· ¢无*错/内^容/陆大人一愣,仿佛受到了天大的委屈,叽哩哇啦地对着李莲花就是一通哭嚎控诉。
此时,殿内缓过一口气的裴实,抱着他的手札,抖抖索索地挪出殿门。他压根没管地上的兵部尚书,目光一触及李莲花,就像迷路的小鸡崽终于找到了母鸡,眼圈瞬间又红了。他看看李莲花,又看看自己怀里视若珍宝的手札,眼中充满了期冀与哀求。
只见李莲花神色平静,却异常坚定地摇了摇头。
“哇”得一声。
轻快的纯音乐骤然淡出,裴实震天响的哭嚎重新灌满画面!镜头追随着这位可怜的起居郎,看着他抱着手札,一路嚎啕着走出宫门,身影消失在长长的甬道尽头。
画面移至宫墙雨廊下。封罄等人远远站在那里观望。封罄抬头望着崇政殿的方向,语气甚至带着点微妙的遗憾:“我们不是造反吗?”
蔡涛冷冷瞥了封罄一眼,转头问阿三,“你耳力眼力好,能看出什么端倪吗?”
阿三低声道:“太远了,笛盟主防我。不过,皇帝虽然都杀了……但是刚刚走过去那两个大人,那个稍微年轻的说,我们门主是帮助皇帝,义士义举……”
阿二困惑地抬头望天:“可…死了哎……”
阿三点点头,一脸理所当然:“帮死掉了,又不是门主的错。”
众人沉默片刻,然后齐刷刷地、极其肯定地点了点头。】
守在宫门前翘首以盼的西顾门众人,抬头看着天幕上这滑稽又莫名合理的一幕,也跟着齐刷刷地点头。
“门主是要当皇帝吗?”
“不知道,听门主的!”
一旁一脸懵的施老爷子:“你们西顾门…行事都这般…随性吗?”
吴大能淡定地从口袋里抓出一把瓜子,“没什么大事,吃瓜子吗?”
“我要,”一旁漆木山和施舂行太久不见,带着几分生疏又几分熟稔地相视笑了笑,接过瓜子分食。漆木山边嗑边道:“反正吃不了亏的,还有少师呢……”
说着,漆木山突然想起什么,认真看向施舂行,“对了,听说你得了你师父铸剑的真传?那个……你铸剑的手艺……”
此时,玄镜的声音响起:“崇政殿的喧嚣渐息,大熙的未来,在角力与妥协中悄然落定。时代的巨轮轰然转动,碾过旧日的废墟,开启新的航道,驶向‘承平中兴’的彼岸。”
“崔氏一族,这个曾为大熙立下汗马功劳、亦被其铁律与宿命深深束缚的家族,如同依附在巨轮上的微小齿轮,也终于踏上了它的归途。后世史家纵有千般评说,亦难断言其世代忠勇的结局是幸或不幸。或许,对世代以刀枪为伴的崔氏子弟而言,最终能马革裹尸,血染黄沙,己是命运给予他最体面、也最契合其本色的终章。”
【高耸的宫墙正好投下清晰的阴影,边缘锐利得如同刀锋劈落,一道笔首的明暗分界线,烙在青石地面上。李莲花停步,刚刚好站在阳光处。
整个画面被这泾渭分明的光影切割,异常干净利落。
崔默站定,如同本能般将自己隐没在宫墙投下的深沉阴影里,沉默地等待着。
良久,李莲花才悠悠开口。
“崔默,民间多称颂大熙太祖仁慈,为帝,施以仁政……崔氏杀其子而谅之,为君,亦可称之为宽宏。”风微微吹起李莲花衣袖,李莲花随意拂了拂袖,声音平静无波:“当时兵临城下,帝都近在咫尺,若崔氏未杀其子,太祖当真会为其子被挟而退吗?崔氏祖先同太祖一路征战,至京城城门,身后己是一条血路,埋的是一同起事的歃血同袍。崔家先祖是以血,给了太祖最后一阶稳当向前的台阶,也是给了身后剩下的同泽同袍一条活路。忠义,应是崔家的选择,不应是崔氏被绑于皇室血脉上的锁链。”
崔默有些怔愣,李莲花歪着脑袋,唇角勾起一抹浅淡的笑意,话语却如霜刃般冰冷锐利:“马车上的那个,好像之前也是,现在或许有些不是了……我其实不明白你,你们。好像并不需要我是我,只因这身上流的血,便可纳头就拜。你们是拜泥塑雕像吗?或者,把我当个牌位来拜?好没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