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界雾的织痕(第2页)
阿昭的《山川志》突然哗啦啦翻页,停在一幅星图上,图上的北斗七星连线,竟与界雾的雾丝走向重合。*x/s~h·b-o?o!k/.\c?o-m′“斗柄指的方向,是新轮心的‘生门’。”他让书页对着雾丝最密的地方,书页透出的光与引雾灯的七色光相缠,缠成股带着星序的气,这股气触到雾丝时,麻绳粗的雾丝突然变细,蚕丝细的雾丝突然变韧,竟顺着星图的纹路重新排列,排得像架正在运转的织机。
灵汐望着织机般的雾丝,突然明白守雾人说的“界雾是织机的边”——这里本就是新旧气脉磨合的地方,不是要破,是要续。她将掌心的星轮胎记贴在雾丝上,让石的沉稳住经线,水的润柔化纬线,草的韧牵住交错处,崖的连勾住断裂点,原的实填满空隙,峰的衡定住整体,再让脉种网的“通”气顺着雾丝流转。
转瞬间,那些纵横的雾丝突然亮起,亮成张发光的网,网眼处的滞气全变成了半透明的珠,珠里裹着新旧气交融的光——像无数个小小的“合”字。云雪兽跳进网眼,蹄子踏过光珠,珠碎成雾,雾又凝成路,路的尽头,已能看见新陆地的轮廓在雾里浮动,轮廓上的纹路正随着网的转动慢慢清晰。
(三)陆缘的痕
穿出界雾时,脚下突然有了实感——不是脉沙的软,是带着纹路的石,石纹像极了玉版上的轮辐,从脚下一直延伸到陆地深处。灵汐蹲下身,指尖划过石纹,纹里渗出些温热的气,气里混着雾海的潮味与七脉的土香,是她在总祭坛从未闻过的“生”味。
“新陆地的根,是七脉与雾海的‘合骨’。”守雾人用脚尖点了点石纹交汇的地方,那里浮出个浅坑,坑里积着半池清液,液面上漂着层薄冰,冰下是流动的水——冰是旧雾的凝,水是新灵的流,正慢慢融在一起,“连冰与水都在学‘合’,何况地脉与人。”
石砚将之前拓在石上的网图铺在地上,图与石纹完全重合,重合处突然冒出些嫩芽,芽尖顶着露珠,露珠里映着七地的景象:石林的岩、涧谷的溪、甸原的花……“新陆地在‘记’七脉的样子,像孩子学走路,先模仿,再长成自己的模样。”他往嫩芽上撒了把甸原的草籽,草籽落地就发芽,芽茎上的纹路,一半是甸原的韧,一半是雾海的柔。
阿昭的《山川志》第二卷自动写下第二句:“陆缘有痕,痕是旧忆新念的交界。”书页里浮出片花瓣,是云雪兽颈间掉落的,花瓣落在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