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第2页)

李乐童自是没有夸他,没有严加训斥就算了,还想讨赏。

下人们知道他喜爱荷花,这也是自然的,宫人们毕竟伺候了他两年,就算恪守本分,但有些事情,见得多了,难免会留意到什么。

何况喜欢荷花一事,李乐童并没有刻意隐瞒。

但这不代表静妃的嫌疑就洗清了。

褚寒早不知晚不知,偏在离了静仙宫后开始注意荷花了。李乐童猜测,是静妃给了什么暗示。

既然当时说的话没问题,那就应该是表情了。

只看静妃是有意还是无意了。静妃过去两年都是极安分温良的性子,李乐童不想看到她也被皇宫这个大染缸染黑。

他没有给静妃思考对策的时间,直接就去了静仙宫,只在进去前,忽然记起仍拿在手中的荷花,将花给了常公公,要他好生照看。

常公公两手捧着荷花,如捧世间最易碎的上好玉器,连声道:“老奴定好生护着,让它多活上几日。”

李乐童大步走进静仙宫,脸上是一贯的冷漠和平淡,只龙袍翻飞间,透露出皇上的来势汹汹。

李乐童所过之处,静仙宫的下人跪了一地,李乐童没让他们起来,也不许通传,径自入了内殿。

内殿,静妃正在喝药,喝一口,咳上几声。

静妃的咳疾,一犯起来,没七八个月好不了,然后等终于好了,天冷了,吹了会儿风,又犯病了。

静妃看见皇上,很是惊讶,忙放下碗,弱柳扶风地站起身,行礼,“妾身见过皇上,咳、咳……”

李乐童擡手,免了她的礼,坐到上座,“今日都做了什么?”

静妃用手帕掩住苍白的嘴唇,敛眉,很是温顺娴静,“回皇上,妾身今日起了床后,练了两页大字,描了会儿丹青……”

李乐童:“没去佛堂?”

静妃一年到头都待在佛堂,他是知道的,往日来静仙宫,十次有八次静妃都是在佛堂。

静妃神色有些落寞,低声,“咳疾加重,妾身不敢以这副面容前去佛堂。”

李乐童点头,没有多问静妃的咳疾,左右有太医,他多问几句也不会让静妃的咳疾当场痊愈,直奔主题道:“你可知皇后落水了?”

静妃立时满脸惊讶,神色慌乱担心,像是有些坐立不安,“皇后娘娘怎么落水了?”

她急地咳嗽起来,纤薄的脊背仿佛快咳弯了。

李乐童看了眼静妃身后的宫女,宫女会意,皱紧眉心疼地上前帮忙轻拍静妃的后背,“娘娘……”

静妃按下她的手,着急地看向李乐童,“皇上?皇后娘娘为何落水?”

李乐童就冷淡地看着她,直看得静妃不由攥紧宫女的手,心脏剧烈跳动,他才收回了视线,没说什么,起身,“他无事。”

静妃还是不放心,起身追了皇上几步,“臣妾能去看望一下皇后娘娘吗?”

李乐童:“你咳疾未痊愈,安心养病就是,朕顺路来看看你,不要多心。朕走了。”

待李乐童走后,静妃才在宫女的搀扶下坐下来。她第一反应不是皇后对她起疑了,而是,皇上不许她去看望皇后。

因为她的咳疾。

因为那天在御书房,皇后故意说给她听的‘我被静妃染了病’,所以皇上这次,当真不许她接近皇后了。

静妃柔弱恬静的脸上很不好看,苍白,透着掩藏不住的嫉妒。

如果说上一次跟褚寒的交锋,她还是游刃有余能保持冷静,甚至占上风的,那么皇上这次的举动,是真的寒了她的心。

她也是真的,想要除掉褚寒了。

这次褚寒跳湖,算他好运了。竟然没死。

起初静妃露出身后的湖景,只是想刺一刺褚寒的心,褚寒能跳湖摘荷花,是意外之喜。是的,静妃早就通过宫女们的监视,猜到褚寒要跳湖摘荷花了,可惜她无法做的更多,比如让她的心腹把宫中即将开的荷花全部掐死,只留宫中最深、最大的湖中的荷花,让褚寒去跳那一个……

褚寒跳长乐宫前的湖时,静妃身边的小太监早就跑回来跟她通传了,一向温和的静妃都有些按捺不住,脸上浮现出惊喜。心道难不成这就要成了?如此简单轻易?

长乐宫前的湖,可不浅,湖中又有许多荷叶,云妃身边曾经有个小宫女,前年冬天就不小心掉了进去,人倒是捞出来了,但是是死的。

但很快,小太监又回来了。

褚寒没事。

她与小太监都忘了,褚寒是男子,且是极高的男子,恐怕他跳进了湖中,踮着脚就能把头露出来了!

失策。

褚寒的命太硬了。

不过也只有这次的好运了,她已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计策,能让褚寒甘愿中计了。

宫女不知道静妃在想什么,只是忍了又忍,还是没忍住,低声为她打抱不平,“娘娘,您都咳成那样了,皇上也不帮您拍一下……”

静妃咳了咳,低头的时候,将脸上和眼中的情绪都敛了个干干净净,再无一丝嫉恨的痕迹,惨淡地笑了下,“莫说这些。”

宫女叹了口气,“娘娘,您说皇上今日来这一趟,是什么意思?”

皇上怀疑了?

静妃却是一点也不担心这个,清正帝公正,没有证据,他不会胡乱冤枉人,且她这次真的什么也没做,皇上挑不出毛病的。

皇上来,不过是例行公事罢了,并非起什么疑。

她才是要镇静些,别自己露了马脚。

静妃:“别胡说,我们没有做什么。”

“是,娘娘。”

李乐童出了静仙宫,随行太监正要询问皇上可要回御书房,就见前方寿安宫的嬷嬷往这边走得飞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