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第2页)

袁姨不敢回话。

静妃前两年为迎合皇上喜好,终日闭门不出,虔心礼佛,好处是得了些,但也因此,给皇上留下了她不通俗物的印象,凤印,大抵是不会交给她的。

更别说,近日还发生了云瑶的事。

皇上什么也没有说,可静仙宫都知道,皇上是在警告他们了。

这样一来,凤印,绝不可能给静妃了。

但袁姨不敢说。

她不敢说,静妃自己也清楚,轻飘飘扔了手里的帕子,起身回内殿歇着了。

她吐了血,身子不好,需养精蓄锐,等皇上出巡,才能着手除掉褚寒。

次日,李乐童在朝堂上宣布,七月一日,他将仅带几名官员,微服出巡,途经平城、阳城,梅花县,约八月下旬回京。

朝臣无一不称赞清正帝圣明,跪地高呼,“臣等,恭送皇上出巡,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天距离出巡,还剩两天。

李乐童下朝后,接见了他要带着一同出巡的几名官员,放眼望去,会意外地发现,李乐童挑选的这几人,都是年轻的后辈。

其中最年长的,也才三十岁。

他们有出身名家的,也有被李乐童一手提上来的,年轻的脸庞上都带着克制不住的兴奋和豪气。

此次随帝王一同出巡,对他们而言,是千载难逢的好事,不止是得了帝王的信任和恩宠,还会长一番见识,于他们的仕途,只益无害。

李乐童提点了几句就让他们回去了。路途遥远,这几名官员都已成家,清正帝体恤臣子,让他们回去好好跟家人告别。

几个官员一走,陈老在殿外求见。

李乐童想到褚寒的事要跟老师说了,便让人请他进来。

陈老听完他说的理由,皱了会儿眉,捋捋胡子,也觉得没有更好的办法,颔首,“只能如此了。”

就由皇上带着去出巡吧,留在宫中,不管是禁着,还是放任自由,都是麻烦事。

不过……

陈老那双睿智的眼直直看进李乐童的眼睛里,“皇上,莫要忘了褚氏的身份。”

皇上毕竟还年轻,他怕,皇上做戏着做戏着,入了戏。

褚氏,不可信。

李乐童面对两朝宰相的暗暗施压,神色也依旧淡漠,“朕自有分寸。”

陈老弯下腰,拱手,“微臣,相信皇上。”

帝王有如此魄力,陈老心中宽慰,看来是他多虑了,皇上没有对褚氏动心。他们的大业,还在有序铺展。

陈老腰背挺直,胡子在热风中微微飘动,很是有文人的风骨,宫里的大太监亲自在前引路,送陈老出宫。

陈老走了几步,眼看出宫的宫道就在眼前,忽然听见什么响动,随着声音看过去,就见皇后娘娘一身红色锦衣,长卷发上,腰上,甚至袖子上,都有银铃,如花间的蝴蝶,欢快地跑着,一跑,一串的银铃声。

陈老听见的声响,就是银铃所发出的。

面容严肃,性子古板,最是文人风骨的陈老,见到眼前的画面,狠狠皱了皱眉,愤而甩袖离去。

皇宫何等肃穆的地方,衣着不整,跑跑闹闹,成何体统!

臭着脸走了几步,想起什么,回头,果然见褚寒跑去的方向是御书房,脸瞬间更臭了。

千万条礼仪规矩汇成一条,再次:成何体统!

陈老对褚寒的印象,比初见时更差了。

褚寒压根不知道陈老对他的评价,或者说他跑过来的时候就没注意到还有别人,跑进御书房,熟练地扑到李乐童身上。

“夫君!”

李乐童两手接住他,呵斥,“都下去。”

这话是对下人说的。

李乐童要顾及帝王形象,不能当着下人的面纵容褚寒,但下人退下,只剩他和褚寒,就可以了。

下人们低着头全都退出去,还关上了房门,咯吱一声,褚寒就跟终于等到了什么似的,撒欢撒得更厉害了。

“夫君夫君,马上就出巡啦!”

褚寒的灰眸亮的发蓝,“我好想马上就到后天啊!”

李乐童笑了些,摸他的脑袋,“很快了。”

褚寒抱着李乐童的腰,畅想道:“出去后,我可不可以骑马?”

李乐童见他这么开心,心也软了,“当然可以。”

“那我能不能去夜市?

“可以。”

“可以坐船?可以见很多很多的人,可以吃好吃的,可以买好看的衣服?可以交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