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答案(第2页)
而与此同时的另一边,朱元璋和朱标,却也都有自己的答案。
“儿臣以为,百姓们对大明宝钞最关键的一点还是缺少信心,与四弟办法相同但又不同的,我觉得应该在市场上投放足够多的银、铜,但这个办法有的最大的限制……”
朱标说到这里,面露无奈之色。_k!a!n`s,h_u+a?p.p?.¨n`e?t?
“咱知道,你是想说我们没有足够多的银,更没有足够多的铜,是吧。”
朱元璋叹了口气,在这点上,他和朱标想到一处去了。
重农抑商,还能靠放宽政令来弥补,可金银铜,他们可没有本事变出来。
“先生,我想到了问题的答案,但却不知道该如何解决。”
朱雄英这边,居然也给出了和朱元璋、朱标相似的答案:
“想要让大明宝钞值钱,又不能停止印发大明宝钞,那就不能让市场上只有大明宝钞增多,银和铜铸造的货币也应该增多,只是我想不到去哪里变出那么多的银子和铜。”
朱雄英说到这里,小脸上满是无奈之色。
可坐在他对面的陈平却已经郑重地将手里的卷饼放下,满脸期待地看着朱雄英,开口问道:
“我问你,这个答案是你自己想出来的,还是别人告诉你的?”
“是我自己想出来的。”
朱雄英老老实实回答道。
一旁的朱棣顾不得因为回答错误而失落,连忙开口力挺自己的大侄子:
“陈先生我可以作证,我这侄儿回去后真就一个人在那里思考,他父……,呃,他的爷爷和父亲都在忙自己的事,也帮不了他。”
朱元璋和朱标对视一眼,他们眼中也有惊讶之色,没想到朱雄英的想法和他们想到一块去了。
朱棣说的的确是实情,回去后朱元璋和朱标除了要处理政事,就是思考关于大明宝钞问题的答案,的确没有给予朱雄英什么指点。
问题本身,哪怕是他们也懵懵懂懂,又谈什么指点呢?
他们两父子虽然性格迥异,但也不是傻子。
很明显从陈平几次对朱雄英循循善诱的态度中,明白这位陈先生对学生的教育理念,自然不会做拔苗助长这种自以为是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