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内阁(第2页)

“内阁同样是属于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想要判断一个制度是不是中央集权,你只要好好想想,如果是你那个老爹朱八八建立内阁,那么之后他的权力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就一清二楚了!”

陈平恨铁不成钢的说道。+w.a*n^b~e¨n?.^o*r+g.

“原来如此!”

这么一说,朱棣顿时露出恍然之色。

的确,建立内阁后,自家父皇的权力的确是一天比一天大,当然也一天比一天忙碌。

“那请问先生,您说过生产力提升,社会才会进步,那么内阁制度是算进步了吗?还是说有什么缺点,是我们不知道的?”

经历过陈平的“现代化教育”后,朱雄英思维模式已经发生转变,想事情不能光看好处不看坏处。

陈平骂完了朱棣一边后,好整以暇的一屁股坐下,闻言淡定的解释道:

“内阁自然是有优势的,最明显的一个优势,就是提高办事效率,毕竟各个官职分工明确,还能提拔一些人才。”

“至于什么皇权集中啥的,就不用我多说了。”

“缺点和弊端,则是内阁的存在和兴衰完全依赖皇权的支持,一旦当皇上的不靠谱,这个内阁就没什么意义了。”

“再来就是党争,只要有人就会有政见不合,有政见不合就会有党争,有党争就会有排挤打压,哪怕是内阁也不例外。不过那都是你们这个制度走向衰落出现的后话了。”

朱雄英听的微微点头,目光闪烁明显是在思考。

“原来内阁也有这么多的弊端啊。”

朱棣不由发出感慨。

这些天他看见父皇朱元璋处理政事都不带停的,往常积压的奏折处理的跟闪电一样,还以为是一件好事,没想到同样有如此多的弊端。

“不知道有没有一种制度,没有弊端,只有好处?”

朱雄英思考片刻后,好奇的问道。

同样对这个问题感到好奇的还有朱元璋等人。

内阁制度,可以说是朱元璋响应陈平的传授,迈出的重要一步,将自己这位洪武大帝的权力进一步拔高。

可现在陈平却说内阁制度存在诸多缺点,这就让朱元璋有点犯难了。

关键是他也否认不了,陈平说的真的是事实。

哪怕是一些事情还没有发生,可只要稍稍推论,就能明白是迟早的事情。

“雄英,你要明白一点,这个世界上没有最好的社会制度,只有最适合的社会制度。”

陈平挑了根牙签剔了剔牙,轻描淡写的回答道:

“华夏大地地广人多,是人民缺少主观能动性的时代,在技术,也就是生产力超越之前,没有任何一种制度能够取代中央集权制,内阁这种中央集权制度是最容易维持也是最稳健的一种发展方式。所以我的建议是,现在内阁是什么样,那就维持什么样子,等到以后生产力进一步提升再来改变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