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情满四合院之秦淮茹17(第3页)
这是考验吧?!
秦淮茹心领神会,迅速翻阅刚学到的物资分布表:"科长,机械二厂上周报过有少量富余,是否可以先调剂给纺织厂应急?同时打报告申请补充?"
马科长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思路正确。这事交给你办吧。"
接下来的日子,秦淮茹全身心投入工作。
她发现很多问题不是真的物资不足,而是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于是她着手建立了一套调剂台账,将各厂的库存和需求动态更新。
一个月后,她的这套方法初见成效,解决了多个工厂的燃眉之急。
张副局长在局务会上特别表扬了物资科的创新做法。
"小秦同志不错,"马科长难得地露出笑容,"到底是李主任推荐的人。"
渐渐地,秦淮茹在局里站稳了脚跟。但她始终保持着谦逊低调的作风,不该说的不说,不该拿的不拿。
有厂子派人来"表示感谢",她都婉言谢绝。
"秦同志,这点心意..."
"王厂长,这都是分内工作。您的心意领了,东西请拿回去。"
连一向严肃的马科长都私下对她说:"小秦啊,保持这种作风很好。咱们这个岗位,最重要的就是清清白白!”
一个周末,秦淮茹正在院里晾衣服,前院李婶走过来闲聊。
"淮茹啊,听说你在局里干得不错?"李婶一边帮她拧床单一边问。
"还行吧,就是普通工作。"秦淮茹笑笑。
"我家那口子在造纸厂,"李婶状似无意地说,"最近老是加班...当然,为国家做贡献是应该的。"
秦淮茹听出了弦外之音,但并不点破:"李叔是老师傅了,厂里肯定重视。要是太累,可以跟车间主任反映反映。"
这种含蓄的对话在院里很常见。可是咱又不是他们领导,唉,找错人了啊。
像这种邻居们既想拉近关系,又不敢明目张胆地走后门。秦淮茹则把握分寸,既不摆官架子,也不轻易许诺。
国庆节前夕,厂工会突然来人,送了一个崭新的铁皮暖水瓶,说是对优秀职工的奖励。
贾张氏乐得合不拢嘴,特意把暖瓶摆在五斗柜最显眼的位置。
"这可是荣誉啊!"老太太逢人就说,"我们家淮茹在局里表现好,厂里特意送来的!"
秦淮茹知道,这既是奖励,也是提醒——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能忘了轧钢厂这个根。
咱也没想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