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情满四合院之秦淮茹18(第3页)
张副局长一首没说话,只是偶尔在笔记本上记录几笔。汇报结束后,他合上笔记本,突然问道:"秦同志,如果会上出现争抢物资的情况,你怎么处理?"
秦淮茹早有准备:"我们会根据各厂生产任务的轻重缓急来制定优先顺序。国家重点工程优先,外贸订单次之,然后是民生保障类生产。"
"如果两个厂都是重点工程呢?"
"那就看哪个厂的物资缺口更影响整体进度,必要时可以请生产技术科的同志一起评估。"秦淮茹对答如流,"实在不行,就按比例分配,大家都让一步。"
张副局长转头对马科长说:"这方案不错,可以试点。小秦同志思路清晰,原则性强,是个好苗子。"他顿了顿,"下周我去机械厂调研,小秦同志也一起去吧,实地了解下工厂需求。"
张副局长走后,办公室一片寂静,然后突然爆发出一阵小声的议论。
老周凑过来,脸上的表情复杂难辨:"小秦啊,张局可是很少这么表扬人的。你要飞黄腾达了,可别忘了老同事啊。"
秦淮茹笑了笑:"周师傅说笑了,都是工作。"她心里明白,张副局长带她下厂调研,显然是要进一步考察她的能力。
接下来的一周,秦淮茹白天处理日常工作,晚上查阅机械厂的资料,做足功课。
调剂会也如期举行,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成功,解决了十二家工厂的物资短缺问题,还促成了三家工厂之间的长期协作关系。
马科长在科务会上表扬了她:"小秦同志的调剂会方案效果很好,张局己经批示要在全局推广。"他环视办公室,"大家都要向小秦学习,多动脑筋,主动作为。"
调研当天,秋高气爽。
张副局长轻车简从,只带了秘书和秦淮茹。
机械厂规模很大,车间里机器轰鸣,工人们忙碌有序。厂长亲自作陪,边走边介绍生产情况。
走到锻压车间时,张副局长突然停下脚步:"这机器声音不对啊,轴承有问题吧?"
厂长擦了擦汗:"张局好耳力。确实是轴承磨损,但新轴承一首没批下来,我们只能凑合用。"
秦淮茹翻开笔记本:"厂长,你们上次申请的是xx型号轴承吧?那个型号确实缺货。但我查过记录,yy型号也能用,而且库存充足,为什么没申请?"
厂长愣住了:"这...我们技术员说必须用xx型号..."
"咱们还是去看看机器铭牌。"秦淮茹坚持道。检查后发现,机器实际上兼容两种轴承,yy型号完全可用,只是寿命稍短。
张副局长意味深长地看了秦淮茹一眼:"秦同志功课做得很足啊。"
回程的车上,张副局长突然问道:"秦同志,你怎么理解'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字?"
秦淮茹思考片刻,认真回答:"我觉得就是站在群众角度想问题。比如那个轴承,技术员可能只考虑最优方案,但对我们来说,让机器转起来、工人有活干才是最重要的。"
张副局长点
点头,没再说话。
第二天一早,马科长叫秦淮茹去办公室,脸上带着罕见的笑容:"小秦,下个月局里要成立一个生产保障协调小组,张局点名要你参加。"
马科长压低声音,"这是个机会,好好干。"
秦淮茹走出办公室,她知道,一段新的征程即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