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情满四合院之秦淮茹25(第3页)
两人相视一笑,默契地继续购物之旅。
女人么,谁能抵得住买买买。
第二周的培训更加深入,增加了实地考察环节。学员们参观了上海的几家大型企业,了解他们的物资管理经验。
每次考察回来,秦淮茹都会把所见所闻与自己的方案对照,不断修改完善。
一天晚上,她正在房间整理笔记,林淑华神秘兮兮地推门进来:"猜猜我刚才遇见谁了?你们工业部的李司长!他特意问起你呢。"
秦淮茹手一抖,钢笔在纸上划出一道墨迹:"李司长?他怎么会知道我?"
"听说是王副主任介绍的。"林淑华凑近她,压低声音,"部里正在筹备一个全国性的物资调剂试点,需要懂行的干部。秦姐,你的机会来了!"
她想起王副主任说的"眼光放远些",难道是指这个?
培训进入最后一周,学员们开始准备结业报告。
孙教授特意安排了一次个别辅导,对秦淮茹的方案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
"你的想法很有价值,但要注意表达方式。"老先生推了推眼镜,"有些术语太超前了,可以换成现行体制下能接受的说法。"
秦淮茹恍然大
悟。她太急于把现代理念搬过来,忽略了现实接受度。
经过调整,方案既保留了创新内核,又更加符合当前的政策语言。
结业前一天,培训班组织了最后一次研讨会。除了学员和教授外,还来了不少计委和部委的领导,王副主任和李司长都在其中。
轮到秦淮茹发言时,投影仪将她的方案大纲打在幕布上,清晰明了。
"……通过建立分级信息网络,我们可以在不改变计划分配主渠道的前提下,提高物资流通效率。"
她的声音沉稳有力,"根据初步测算,这种调剂方式能使闲置物资利用率提高30%以上。"
提问环节,一位计委的同志质疑道:"这种自发调剂会不会导致重点建设项目物资被挪用?"
"我们设计了严格的审批程序。"秦淮茹早有准备,翻开方案附录,"所有调剂必须经过计划部门核准,确保国家重点不受影响。"
讨论越来越热烈,李司长甚至和王副主任小声争论起来。
最后,孙教授做了总结发言:"秦同志的方案很好地平衡了计划与效率,建议在可控范围内先行试点。"
研讨会结束后,王副主任把秦淮茹叫到一边:"李司长很欣赏你的方案,想调你去部里参与全国试点工作。你怎么想?"
去部里?那意味着更大的平台,但也意味着要离开工业局。
就是距离家里远了点,孩子小了点,不过,说不定能分房。
现在家里住的房子是轧钢厂分配的,按说她己经离开了轧钢厂,应该收回的。不过她是职位越升越高,轧钢厂想结个善缘,就一首让他们住着。
新的单位的住房,她之前也问过,她的职位是可以分个楼房的,只是面积不会大,二十几平的小单间,还不如大院里舒服。
现在大院里一片和谐,婆婆棒梗他们老的老小的小,平时院里邻居还能搭把手,秦淮茹并没有想换房子的打算。
"我需要考虑一下。"她低声说,"家里情况比较特殊..."先拖一下,回去跟张副局问一问。对比一下优劣。
王副主任了然地点点头:"理解。不着急,试点筹备还要一段时间。你先回去和张局长商量商量。"
"你如果担心距离问题的话。"林淑华建议道,"部里应该能解决。你别太担心,这确实是个好机会" 她都羡慕了。
秦淮茹摇摇头:"婆婆习惯了西合院的邻里关系,突然搬去单元楼怕不适应(主要担心面积小,住不下)。而且孩子们转学也是个问题。"
回去跟婆婆商量下,西合院的房子,看能不能买下来。
结业典礼上,秦淮茹作为优秀学员代表上台发言。
"秦同志,"会后,李司长主动走过来,"希望尽快听到你的答复。这个试点很重要,需要像你这样有实践又有理论的同志。"
秦淮茹郑重地点头:"我会认真考虑的,谢谢领导信任。"
收拾行李时,秦淮茹把三周来的笔记和资料仔细整理好。这些不仅是宝贵的学习收获,更可能成为未来工作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