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坤吉 作品

第19章 情满四合院之阎埠贵19(第2页)

调令比预想的来得快。

可见后面接班的人多着急。

十二月底,阎埠贵正式卸任督导组组长,调任工农速成中学政治处主任。

表面上看是平调,但明眼人都知道,这个位置远离教育部门权力圈。

搬家那天,小陈红着眼眶帮他收拾办公室。几年积累的教案、资料装了整整三大箱。

阎埠贵最后看了一眼这个待了多年的办公室,墙上的奖状、桌上的钢笔,还有窗台上那盆他亲手养的文竹。

"阎主任,"小陈突然说,"您为什么要走?明明..."

阎埠贵拍拍年轻人的肩膀:"小陈啊,记住一句话——树挪死,人挪活。1\3·1?t`x~t?.^c+o!m¢"

他也不想呀,这不没办法嘛!

-

工农速成中学在城郊,校舍是由旧厂房改造的。

红砖墙上刷着"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大标语,操场上的篮球架是用钢管焊的,油漆己经剥落。

"阎主任,欢迎欢迎!"校长老李热情地握着他的手。

这是个五十多岁的转业军人,左脸颊有一道疤,说话时

总是不自觉地摸腰间,好像那里还别着枪。

政治处的办公室很简单:一张三屉桌,一把木椅,还有个铁皮文件柜。阎埠贵从箱子里取出几本书摆上——《毛泽东选集》《共产党宣言》《红旗》杂志合订本。

"阎主任,"一个扎着麻花辫的女教师探头进来,"这是本周的政治学习安排,您过目。"

阎埠贵接过文件,突然问:"小同志,咱们学校有工农兵学员的预备班吗?"

女教师愣了一下:"有是有,但都是各厂矿推荐来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

阎埠贵笑了:"那就好。我准备办个特别辅导班,你帮我物色几个好苗子。"

他希望能在未来十年尽一份力。

1966年元旦,阎家迎来了双喜临门——阎解放和小周结婚了,阎埠贵的《工农兵学员思想政治教育初探》也在《红旗》杂志上发表了。

婚礼很简单,就在西合院里摆了西桌。阎埠贵穿着藏蓝色的中山装,胸前的党徽擦得锃亮。他给新人送的礼物是一套《毛泽东选集》,红绸带系成的蝴蝶结在阳光下格外鲜艳。

年后开工,工农速成中学的特别辅导班也开班了。

二十个学员来自各个厂矿,年龄从十八到三十五不等。阎埠贵站在讲台上,看着这些穿着工装、军装的特殊学生,心里涌起一种奇异的感觉。

"同学们,"他翻开讲义,"今天我们学习《实践论》。"

教室外,初春的风掠过操场,吹得红旗猎猎作响。

风更大了。

-

阎埠贵站在教室窗前,看着操场上几个学员正往墙上张贴新的大字报。浆糊刷在砖墙上发出"嚓嚓"的声响,新贴上的纸张在风中微微颤动,像一只只振翅欲飞的蝴蝶。

"阎主任,"青年教师小王急匆匆推门进来,额头上沁着细汗,"李校长让您马上去会议室,说是区里来了紧急通知。"

阎埠贵合上手中的《红旗》杂志,随手拿起桌上的笔记本。

会议室里烟雾缭绕。李校长正和几个穿军便装的干部低声交谈,见他进来,立即招手:"老阎,这是区革委会的赵同志,来传达最新指示。"

赵同志是个三十出头的精瘦男子,中山装的风纪扣系得严严实实。

他站起身,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份文件:"根据中央精神,工农速成中学要成立'文化革命领导小组',由工宣队、军代表和革命教师组成。"

阎埠贵接过文件,指尖触到纸张时微微一颤。文件抬头印着鲜红的字号——"五一六通知"。

这一天还是来了。

回家的路上,阎埠贵的自行车蹬得格外慢。暮色中的胡同安静得出奇,只有高音喇叭在循环播放着最新社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