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步履薄冰(第2页)
夏枣却拉住她的衣袖:“奴婢跟你一起去。”她说话时眼神坚定,不再像前几日那般疏离。
人心都是肉长的,靠捂,捂热乎。承瑾是真心实意待她的,太后赏的绸缎,率先给夏枣做了两件。
“好!”承瑾含笑点头。
染坊在宫墙西侧,离绣房颇远。
两人跟着小太监穿过抄手游廊,远远的就闻到一股浓郁刺鼻的染料味,混杂着皂角的清香。
染坊里挂满了各种色彩的布匹,红的像火,绿的像翡翠,还有匹明黄的绸缎,在日光下亮得晃眼,定是给皇上染的。
“姜绣娘你看,这是你们前日送来的丝线。”管事太监指着墙角的竹筐,里面堆着些未染的丝线,“咱们按规矩染了三遍,出来也就是这颜色,绝无半分差错。”
承瑾拿起竹筐里的丝线,指尖捻了捻,忽然发现线头上沾着些细碎的金粉。
她心头一动——
七巧节那日,贵妃发髻上的金步摇曾扫过香炉,当时香灰落在糖巧上,也沾了些金粉——那金粉是西域进贡的,遇水不化,寻常染坊绝不会有。
“这丝线,怕是被人换过了。”承瑾轻声道,“咱们送来的丝线,线轴上刻着‘姜’字,不知管事公公这里可有?”
管事太监愣了愣,连忙让人去翻找开来。
果然,在角落里找到个刻着“姜”字的线轴,上面缠着的丝线只染了一半,颜色正是那翡翠般的孔雀蓝。
“这……”管事太监额头冒汗,“许是哪个小的拿错了。小的赶紧来安排!”
承瑾没再追问,只是拿起那半染的丝线:“算了,剩下的奴家自己来染吧。”
承瑾扭头对夏枣道,“你去取些苏木来,再找一口干净的瓦盆。”
夏枣应声去了,不多时便端来瓦盆和苏木。
承瑾将丝线放进盆里,倒入热水,又撒了把盐,笑道:“染布加些盐,颜色才牢。”
她一边搅动丝线,一边对围观的小太监们说,“这孔雀蓝是最难染,得先用靛蓝打底,再用苏木提色,就像做人,得先有根骨,才能有气色。”
众人听得入神,连那管事太监也凑上前来,忍不住问:“姜绣娘这手艺,是跟谁学的?”
“以前在家时,父亲教的。”承瑾垂头望着盆里渐渐变深的丝线,“父亲说,这世间的颜色,就像人的心思,看着千变万化,其实都藏着因果。”
正说着,忽然听见门外传来脚步声,夏枣回头一看,顿时变了脸色:“贵妃娘娘?”
众人连忙跪地行礼,贵妃穿着件石青色宫装,裙摆上绣着百合花,见了盆里的丝线,眉头皱了皱:“你们在这里做什么?”
“回娘娘,奴婢们在染丝线。”承瑾低头道。
贵妃的目光落在那刻着“姜”字的线轴上,忽然冷笑一声:“这线轴看着眼熟,倒像是本宫前几日丢失的那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