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珍珠点睛
承瑾带康妃宫里的凤凰图卷、猩猩海菊蛤珍珠及她的绣绷离开。小芬送她到门边,脸上挂着似笑非笑道:“姜绣娘慢走,娘娘说了,这凤凰图卷您可带回住处细看,三日后送回便好。”
“多谢姐姐。”承瑾屈膝还礼,目光落在小芬的手臂上的一块淤青。她记得前日曾见小芬跪在太上皇后的殿外罚跪,手臂上的淤青……这宫里的人,有谁不是在刀尖上讨生活的。
穿过抄手游廊时,几个洒扫的宫女低着头匆匆走过,衣摆扫过青石板路带起细碎的尘埃。
承瑾下意识将装有珍珠的锦盒往怀里拢了拢,那黄豆大小的珠子隔着锦缎硌在掌心,暖融融的红意仿佛能透过锦盒里的布料渗出来。
回到龙德宫宫中的偏殿时,已是午时。
守在院门口的小丫鬟阿庆见承瑾回来,忙迎上来接过绣绷:“姜绣娘,你可算回来了,太上皇后娘娘都问了三回呢!”
“娘娘可有说什么?”承瑾脚步顿住,心也提了起来。
“娘娘没见你来请安。问你去哪了。问你何时回来。”阿庆替她推开竹门,“灶上有莲子羹,奴婢去给你端来?”
承瑾摇摇头,径直走进内室。偏殿的这间小偏房里陈设简单,一绣架立在窗边,墙上挂着几幅未完成的绣样,角落里堆着各色丝线。
她将在康妃那带来的《百鸟朝凤图》小心翼翼铺开在案上,图卷上的凤凰羽翼舒展,尾羽拖曳如流霞,画师用金线勾勒的羽翼在灯下泛着微光。
取过锦盒打开,那颗猩猩海菊蛤珍珠躺在锦垫上,橘红色的光晕在暮色里愈发柔和。
承瑾借着窗棂漏进的阳光细看,珍珠表面的纹路果然如火焰流转,指尖轻触时,冰凉的触感里藏着玉石般的温润。这深海灵物生得这般剔透,倒真的像是把夕阳落海时的暖光都锁在了里头。
正看得出神,门外传来轻叩声。
阿庆端着托盘进来,见她对着珍珠发呆,轻声道:“这珠子当真稀罕。听过库房的老姑姑说,这猩猩海菊蛤珍珠十年难遇,皇上当年为了给康妃寻上几颗,可是让水师在南海守了整整两年。”
承瑾闻言,将珍珠小心收好,提醒阿庆:“莫要妄议主子的物件。”她拿起图卷细看,画卷末题着小字,竟是前朝画圣的真迹。
康妃肯将这般珍品借出,看似她在宫中倍受恩宠,实则是在提醒承瑾的身份,提醒着她这借阅的资格,都握在她康妃的手中。
承瑾去太上皇后那,太上皇后正与太上皇在熙春阁内议事,无意听见金军已朝汴京逼近。
“老身觉得亶儿不该听主和派的一面说辞,救援太原失败,主和派便借此将责任归咎于李纲实属不妥。”楼阁内太上皇后忧虑的声音缓缓而出。
亶儿是赵桓的乳名。
“八月中,主战派次相吴敏被罢相远贬,李纲也被诬以“专主战议,丧师费财”的罪名,先被责令于建昌军安置,再贬谪至夔州。到了九月,李纲已被贬离京,北宋抗金力量遭到极大削弱。”太上皇叹道。
“此前李纲负责开封的治兵御敌事宜,成功组织了汴城保卫战。但金兵撤退后,朝廷主和派得势。亶儿欲采纳耿南仲等人的建议,解散各地勤王之师,打算向金求和。当时太原之围未解,李纲虽力辞不受,但仍被任命为河东、河北宣抚使,率兵解救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