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雪落江南迎故人(第2页)
“姐,掌柜的派人来说,知府衙门来取《百鸟朝凤图》了。”承风的声音从门外传来,带着少年人特有的清亮。
承瑾回头笑道:“知道了,我这就去把图装裱好。”她小心翼翼地将《百鸟朝凤图》从绣架上取下,平铺在案几上。经过十日的精心绣制,这幅图早已脱胎换骨——凤凰头顶的珍珠在晨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晕,颈间的璎珞仿佛在轻轻晃动,尾羽上的珍珠随着角度变幻着色泽,那双用黑珍珠绣成的眼睛,正含着脉脉温情望向远方。
承风踮着脚在一旁看着,忍不住感叹:“姐,你绣的凤凰活灵活现的,怪不得那些达官贵人愿意出千金购买。”
“这是给夫人的寿礼,多少钱都不卖。”承瑾一边说着,一边取过锦盒将绣品仔细收好。她想起掌柜说的“陈大人很快就来苏州”,想起梦中他说的“往后,我陪你一起看江南的雪”,心头忽然涌上一股暖意。
到了锦绣阁,掌柜早已等在门口,见了承瑾便笑着迎上来:“小娘子可算来了,知府衙门的人已经在里面等着了。”他压低声音凑近承瑾,“昨晚海商又派人来,说京城那边有消息,陈大人已经处理完公务,不日便能南下。”
承瑾的心跳漏了一拍,指尖捏着锦盒的力道不自觉加重了些:“知道了。”她故作镇定地跟着掌柜走进内堂,却没发现自己的嘴角早已微微上扬。
知府夫人见到《百鸟朝凤图》时,眼中的惊艳藏都藏不住。她小心翼翼地展开绣品,满堂的人都被凤凰眼中流转的水光吸引,连空气中仿佛都飘着淡淡的桂花香。“姜小娘子好手艺!”夫人赞叹道,“这般灵动的凤凰,怕是宫里的绣娘也绣不出来。”
承瑾浅浅一笑:“夫人过奖了,不过是用心罢了。”她看着夫人小心翼翼地抚摸着凤凰尾羽上的珍珠,忽然想起陈柏送来的那些南海珍珠,想起他特意嘱咐摊主“把最好的珍珠送到苏州桃花坞”,心头的暖意又浓了几分。
送走知府夫人,掌柜将一个沉甸甸的钱袋递给承瑾:“这是夫人给的赏钱,比咱们说好的工钱多了三倍呢。”他挤了挤眼睛,“夫人还说,等陈大人到了苏州,要亲自为你们做媒呢。”
承瑾的脸“腾”地一下红了,接过钱袋的手都有些发烫:“掌柜的又取笑我。”嘴上这样说,心里却像揣了只小兔子,怦怦直跳。
回到桃花坞的住处,承瑾将钱袋交给承风清点,自己则坐在绣架前,看着那幅《江南雪意》图发呆。承风数完钱跑过来,兴奋地说:“姐,咱们的钱够盘下锦绣阁了!等陈大哥来了,咱们就把绣坊开起来,就叫‘双凤绣坊’!”
“嗯。”承瑾轻轻应着,指尖在那颗刻着“柏”字的珍珠上摩挲着。她忽然起身走到案前,铺开宣纸,研墨提笔。承风凑过去一看,只见姐姐在纸上写下“双凤绣坊”四个娟秀的小字,笔锋间却透着一股说不出的温柔与坚定。
接下来的日子,承瑾一边忙着盘下锦绣阁的事宜,一边绣制新的绣品。她绣了一幅《江南春色》,用细腻的丝线绣出苏州的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绣了一幅《渔樵问答》,将江南水乡的闲适生活描绘得栩栩如生。每一幅绣品里,都藏着她对未来的期盼。
承风则忙着整修绣坊的门面,他特意请人做了一块牌匾,将承瑾写的“双凤绣坊”刻在上面,刷上朱红的漆,远远望去格外醒目。姐弟俩忙碌着,日子过得充实而甜蜜,只是偶尔在夜深人静时,承瑾还是会想起汴城的烽火,想起那个在雪地里为她送棉袄的褐衣少年,心头难免泛起一丝忧虑。
殊不知,十一月的一天,金军最终攻破开封外城,赵桓亲自前往金营投降,却被金军扣留。随后,金军以“清点皇宫财物”为名,冲入内城,开始了对皇宫的疯狂掳掠与抓捕。金军首先控制了皇宫的核心区域,将太上皇、太上皇后及皇后、贵妃、公主、皇子、皇孙等皇室核心成员全部软禁,全关押在宫中的偏殿,门窗被封死,由金兵日夜看守,就连基本的饮食都难以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