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临安劫(第2页)
就在大家快要失去希望的时候,这天清晨,远处传来了马蹄声。姜承瑾急忙跑到营门口,只见一支风尘仆仆的骑兵朝着军营赶来,为首的那人身披铠甲,手里拿着一面金军的旗帜,正是陈柏!
“陈副将回来了!”士兵们欢呼起来,姜承瑾再也忍不住,眼泪掉了下来,朝着陈柏跑去。
陈柏看到她,立刻翻身下马,快步走上前,一把将她抱住:“承瑾,我回来了。”他身上带着伤,铠甲上沾着血污,却笑容满面,“我们不仅夺回了粮草,还俘虏了金军的将领,这次金军元气大伤,短时间内不会再进攻了。”
姜承瑾靠在他怀里,哽咽着说:“你终于回来了,我还以为……”
陈柏轻轻拍着她的背,打断她的话:“我说过,我会平安回来的。”他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小的木盒,递给姜承瑾,“这是我在金军将领的营地里找到的,你看看喜不喜欢。”
姜承瑾打开木盒,里面是一支玉簪,簪头雕刻着一朵桃花,玉质温润,在阳光下泛着淡淡的光泽。她惊讶地看着陈柏:“这是……”
“我看到这支簪子,就想起你,觉得很适合你。”陈柏笑着说,“之前的银簪虽然好,可这支玉簪更配你。”
姜承瑾心里暖暖的,她拿出之前那支银簪,递到陈柏手里:“这支银簪我也很喜欢,它陪我走过了那么多艰难的日子,以后我们都带着,好不好?”
陈柏接过银簪,紧紧攥在手里,点头说:“好,我们都带着。”
陈柏回来后,军营里的气氛又恢复了往日的活力。岳将军亲自为他庆功,还提拔他为正将,让他负责滁州的防务。姜承瑾也终于绣完了那件满是桃花的铠甲,她把铠甲送到陈柏面前,眼里满是期待:“你试试,看看合不合身。”
陈柏接过铠甲,小心翼翼地穿上。铠甲上的桃花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衬得他愈发英武。他走到姜承瑾面前,笑着说:“很合身,谢谢你,承瑾。”
姜承瑾看着他,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她知道,这不仅是一件铠甲,更是他们之间爱情和希望的见证。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冬天。滁州下起了大雪,军营里银装素裹,别有一番景象。姜承瑾和陈柏偶尔会在雪地里散步,踩着厚厚的积雪,听着脚下发出的“咯吱”声,心里满是安宁。
这天,岳将军召集将领们议事,说朝廷传来消息,要派使者去和金军议和。陈柏听到这话,脸色立刻沉了下来:“我们好不容易才打退金军,现在议和,岂不是前功尽弃?”
岳将军叹了口气:“我也不同意议和,可朝廷的旨意难违。不过,我已经上书朝廷,请求继续抗金,希望能改变朝廷的主意。”
陈柏沉默了片刻,坚定地说:“不管朝廷怎么决定,我都会继续抗金,保护百姓,收复失地。”
姜承瑾站在一旁,虽然没有说话,却暗暗下定决心,要一直陪着陈柏,支持他的决定。
几天后,朝廷的使者来到了滁州。使者宣读了议和的诏书,要求岳家军停止进攻,撤回江南。陈柏听后,当场反驳:“金军残害百姓,侵占我大宋国土,我们怎么能议和?使者大人,还请你回禀朝廷,我们愿意继续抗金,直到把金军赶出大宋!”
使者脸色难看,呵斥道:“陈将军,你这是抗旨不遵!朝廷的决定,岂容你质疑?”
两人争执不下,最后不欢而散。使者回到朝廷后,向皇帝弹劾了陈柏,说他目无朝廷,意图谋反。皇帝大怒,下旨要将陈柏召回临安问罪。
岳将军收到圣旨后,急得团团转,他找到陈柏,忧心忡忡地说:“陈将军,这明显是使者陷害你,你要是回临安,肯定会有危险。要不,你先躲一躲?”
陈柏摇了摇头,语气平静:“我身正不怕影子斜,既然朝廷要我回去,我就回去。我相信朝廷会查明真相,不会冤枉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