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爷的江湖 作品

第149章 激战破敌危又起,正邪错判陷纷争(第3页)

此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抬头望去,只见一群人正朝着这边赶来,为首之人背着一把散发着凛冽寒光的剑,一看便知是疾风剑派的人。疾风剑派,向来以斩妖除魔为己任,门规森严。此次他们听闻白胡子老头家传出异动,匆忙赶来查看。当看到眼前血腥的惨状,又发现秋燕和乌鸦这两只散发着妖异气息的“妖物”在场,心中顿时燃起怒火。为首的陈风,剑术高超,嫉恶如仇,还带着几分骄傲自负。他眉头紧皱,眼中闪过一丝杀意,心中暗道:“这等妖物,定是趁着白胡子老头不备,痛下杀手。今日若不除之,日后必成大患。就凭它们,还能翻出什么花样?”怒目圆睁,大喝一声:“你们这两只孽畜,竟敢在此行凶,今日便是你们的死期!”说罢,众人二话不说,立刻拔剑朝着秋燕和乌鸦攻来。

秋燕和乌鸦还来不及解释,疾风剑派的凌厉攻势便已如狂风骤雨般袭来。秋燕心中暗叫不好,她怎也没想到疾风剑派竟会不由分说地发动攻击。“这群人怎如此莽撞,连个解释的机会都不给!”她一边玉手挥动镜子,镜中反射出一道道璀璨华光,如光幕般试图抵御疾风剑派的凌厉攻势,一边焦急地思索着如何摆脱眼前困境,额头上不禁冒出细密的汗珠。乌鸦则心中恼怒,“哼,不分青红皂白就动手,真当我们好欺负!”他手中桃花扇舞动得虎虎生风,扇间逸出阵阵裹挟着桃花馥郁香气的凛冽风刃,似蛟龙出海般与敌人奋力周旋,心中却也清楚,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必须尽快想个脱身之计。

为首的陈风目光如炬,手中长剑闪烁着寒光,大喝一声:“妖孽,受死!”说罢,率先发动攻击,剑花闪烁,直逼秋燕咽喉。秋燕心中一凛,急忙挥动手中镜子,一道璀璨的光幕瞬间弹出,如同一面坚固的盾牌,硬生生挡住了这凌厉的一击。剑与光幕碰撞,火花四溅,发出清脆的“叮叮”声。与此同时,乌鸦手中桃花扇猛地一挥,口中念念有词:“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刹那间,一阵粉色的烟雾弥漫开来,烟雾中一棵桃树凭空出现,而乌鸦却瞬间消失不见。疾风剑派的弟子们一愣,就在这时,桃树突然化作无数片桃花花瓣,如暗器般朝着众人激射而去。弟子们急忙举剑抵挡,花瓣撞击在剑身上,发出“噗噗”的声响。有弟子咋舌道:“我滴个乖乖,这妖物有点门道啊!”

陈风眉头紧皱,怒喝道:“别被这妖物迷惑!都给我稳住!”话音未落,乌鸦的身影在不远处闪现,他双翅一展,口中喷出一道紫色的火焰,如一条愤怒的火龙,咆哮着冲向疾风剑派众人。火焰所过之处,空气仿佛被点燃,发出“呼呼”的声响。弟子们纷纷向后退去,躲避这炽热的火焰。其中一名反应稍慢的弟子,衣角被火焰点燃,他惊恐地呼喊着:“哎呀妈呀,着火啦!”连忙扑打身上的火焰。

秋燕趁着这个间隙,将镜子对准天空,镜子中射出一道强烈的光芒,光芒如同实质般化作一支支光箭,“嗖嗖嗖”地朝着疾风剑派众人射去。这些光箭速度极快,眨眼间便来到众人面前。疾风剑派众人连忙挥动长剑,试图挡下光箭。然而,光箭的力量十分强大,一些弟子的长剑被光箭击飞,手臂也被震得发麻。有弟子倒吸凉气道:“我去,这光箭威力不小啊!这俩妖物不好对付啊!”

乌鸦紧接着又施展“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技能,桃花扇上泛起一层淡淡的粉色光芒,他瞬间感知到了疾风剑派众人下一步的攻击方向。当陈风再次举剑冲来时,乌鸦提前侧身一闪,轻松避开了这致命的一剑。同时,他挥动桃花扇,扇出一阵带着桃花香气的风刃,风刃如同一把把利刃,朝着陈风飞去。陈风心中不屑,暗道:“不过是些小把戏。”他连忙横剑抵挡,风刃撞击在剑身上,发出“嗤嗤”的声响,剑身上留下了一道道细微的痕迹。

这时,一名疾风剑派的弟子瞅准乌鸦躲避陈风攻击的间隙,从侧面悄悄靠近,手中长剑猛地刺向乌鸦。乌鸦察觉到危险,口中吐出一张雷火交织的电网,电网如一张大网般朝着那名弟子罩去。弟子躲避不及,被电网牢牢困住,电网中紫色的雷电闪烁,火焰燃烧,他发出一阵痛苦的惨叫:“啊,疼死我了!”

秋燕这边,她将镜子翻转,镜子表面浮现出一些古老的符文。她低声念动咒语,镜子中释放出一股柔和的力量,将之前战斗中乌鸦受到的一些负面效果瞬间消除。与此同时,她身上的羽毛纷纷脱落,化作一支支锋利的羽箭,朝着疾风剑派众人射去。羽箭在空中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噗噗噗”地射在地上,吓得一些弟子连忙跳开。其中一名弟子惊叫道:“这又是啥诡异的招数!”

在本章中,主角团先是成功击败神秘人,却又接连遭遇玉爱和云姑娘被困、白胡子老头家惨案以及与疾风剑派的误会冲突等重重危机。秋燕和乌鸦能否化解与疾风剑派的误会,摆脱困境?又能否及时赶到救援玉爱和云姑娘?神秘组织还会有什么阴谋?一切悬念重重,敬请期待后续章节为您揭开谜底。

彩蛋

在与疾风剑派战斗的混乱中,秋燕无意间发现白胡子老头尸体旁的地面上有一个隐蔽的暗格,暗格中藏着一本古朴的书籍,书籍封面上刻着一些奇异的符文,与她捡到的石头上的符文似乎有某种关联。或许这本书将成为解开神秘组织秘密以及破局当前困境的关键道具,为后续故事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