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神秘的 作品

845低下的生活水平

上述所提及的例子,绝非亚历山大在财务管理上的唯一“谋略”。还有一项颇具深意的举措,便是他对提比安城邦的资助。

他拨给当地贵族用于城市管理的资金,绝非无偿赠予。这些钱被视作一笔需逐步偿还的一次性贷款,或者作为交换,当地贵族需给予亚历山大一些其他形式的优惠。

比如,允许他在贵族的私人土地上驻扎军队;将自家女儿嫁给忠于亚历山大的人;甚至要求他们皈依盖亚信仰,并在今生与来世都向亚历山大宣誓效忠。

如此一来,亚历山大实则是将大量资金转化为了自身的影响力。这并非单纯的支出,而是一种极具远见的投资。

而亚历山大“官方”收入看似稀少,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原因在于——他足够富有,现阶段并不急需这笔钱。

“倘若我有能力独自治理国家,又何必向民众征税呢?与其让钱财在我的国库里闲置积灰,倒不如让民众拿去消费,以此促进经济的发展!”亚历山大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这样的想法,随后又略带狡黠地补充道:

“况且,我这般花钱并非全然出于利他之心。我的名下直接掌控着如此众多的人……这赋予了我更大的权力去支配他们。”

纳税之人,自然会期望从政府那里获取相应的回报。反之,没有税收,呵呵呵……“无代表,无纳税!”——某个伟大的民族曾这般呐喊过!

“倘若我不依赖他们的钱财,便无需受制于他们。相反,我能够凭借自身的资金,去制定自认为恰当的政策。我敢断言,要是我依赖他们提供资金,各大工会,甚至那些贵族,都不会像当下这般顺从。”

由此可见,降低税收亦是亚历山大针对贵族所施行的国内政策的一部分,目的便是打压贵族势力。

这是他从历史中汲取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教训——一旦国王陷入财政困境,不得不向家臣讨要钱财,便会逐渐丧失权力。

历史上此类事例比比皆是。

1215年的《大宪章》明确规定了英国国王的权力界限,其诞生的部分原因,便是国王约翰征税过高,引发了贵族们的不满与反抗。

查理一世国王在1649年被斩首,根源在于他拒绝听取议会在税收等诸多问题上的建议,最终导致与议会的矛盾激化。

法国大革命的导火索,是破产的国王路易十四召回议会以提高税收,而后贵族和神职人员却一再忽视第三等级(议会中代表普通民众的群体,承担了几乎所有的税款)的诉求,引发了民众的强烈愤慨。

俄国革命更是建立起了一个全然不同的经济体系,沙皇尼古拉在破产之后,无力保障民众的生计,从而引发了社会的剧烈动荡。

这样的例子几乎数不胜数……几乎每一个致使国王和君主权力被削弱的事件,都与经济息息相关,进而与税收紧密相连。

当人们衣食无忧,有房可住,有火取暖,能遮风避雨时,往往不会轻易发起叛乱。同理,除非局势糟糕到极点,否则贵族们也很难联合起来推翻统治者。

他们需要一个正当的理由来违背自已的誓言。

倘若贵族试图逆势而动……那么通常都不会有好的结果。

我们可以以尤利乌斯·凯撒为例,这便是对此最好的例证。

这位罗马将军兼参议员深受民众爱戴,因为在众人眼中,他是解决共和国诸多困境的希望所在。然而,另一方面,因意识形态的分歧,他遭到部分参议院议员的嫉恨。

这些阴谋者绝无法接受“独裁者”的存在。

于是,尽管此举代价高昂,且在舆论上并无明显优势,他们还是痛下杀手,将凯撒置于死地。

更令人震惊的是,他们竟在罗马最为神圣的场所之一——参议院,实施了这一恶行!

不妨想象一下,一位现代大统领在议会大厅里,被一群反对派领导人残忍杀害。“震惊”一词,都难以充分形容这一事件的严重性。

尽管时光已相隔近两千五百年,但这一事件在罗马民众乃至整个帝国,依旧引起了轩然大波。

这些阴谋者非但没有被赞誉为解放者,反而很快被世人贴上了杀手的标签。

这不可避免地引发了一场内战,而内战的结局,恰恰促成了那些参议员们极力阻止的局面——共和国的解体与帝国的崛起。

就这样,布鲁图斯等人无视民众的意愿,在不知不觉间,助力凯撒实现了他的梦想。

事实上,由于凯撒的死太过震撼人心,人们对他的认知,已不仅仅局限于一个独裁者,甚至超越了烈士的范畴。

恐怕连凯撒自已都未曾料到,他的离世,竟让他的名字在之后近两千年的时间里,成为了欧洲专制统治的象征。

神罗的皇帝、德国的皇帝以及俄罗斯的沙皇等称号,皆被认为源自拉丁语“凯撒”。

所幸,大多数贵族鲜少会如此急切地想要推翻自已的领主。毕竟,世上像布鲁图斯及其同党那般狂热之人,实在是凤毛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