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5低下的生活水平(第2页)
因此,亚历山大坚信,通过尽可能降低税收,能够稳固自已的统治地位。
……
当亚历山大沉浸在对自身税收结构以及维持账簿巨额赤字缘由的回忆之中时,两位女士也有着各自的思索。
其中一位仍在努力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尽管亚历山大家族相较于其他更为古老、成熟的贵族世家,宛如新生婴儿一般,但他所拥有的财富,却远超他们之中的许多家族。
至少那些家族拥有时间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有些甚至历经数个世纪,才积累起如此庞大的财富。
帕提亚夫人更是惊讶地发现,亚历山大财富的一半以上竟来源于铁矿开采。
她一直以为主要财富来源是糖,毕竟糖,尤其是白糖,价格几乎是钢材的十倍之多,而且她常常看到大量白糖被一车车运走。
但实际上,白糖的出口量相当有限。
一方面,受当前生产能力的制约,亚历山大若要扩大白糖生产,需要投入更多的劳动力以及各种工厂设施。
但更为关键的是,亚历山大根本无意增加白糖出口。
他刻意维持低供应量,旨在让白糖显得无比奢华与独特。
因此,官方给出的解释是,将红糖提炼为白糖极为困难且耗时漫长。这一说法,也为那些妄图偷窃白糖技术,或者像托勒密那般索要亚历山大白糖生产技术的人,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托词。
基于上述种种原因,白糖极少通过精选渠道之外的途径出口。
仅有法扎帕夏、阿哈德尼亚和提比亚斯皇室、提比亚的南部守护者西奥尼勋爵,以及亚历山大的几位至交好友,才有机会获得这种白色糖果。
其他人要么只能将就着使用红糖,要么就得按照市场价格从亚历山大手中购买白糖,市场价格大约为每公斤250到300罗帕尔。
尽管价格高得离谱,但众多贵族依旧趋之若鹜!
事实上,白糖的需求量颇为可观,因为它极易让人上瘾,贵族们对这种前所未有的糖分冲击极为痴迷。
许多贵族甚至常常为了得到白糖,而对亚历山大百般谄媚。有些贵族还让自已的妻子去询问坎比西斯等人,试图通过他们的关系安排购买。
甚至逐渐兴起了一种贵族在聚会上大量展示白糖以彰显财富的文化。
尽管亚历山大看到了人们对白糖的强烈需求,但他还是时常克制自已增加产量、从中获利的冲动。
最终他成功克制住了,因为他深知这样做的弊端远大于益处,尤其是在政治层面。
相反,亚历山大选择将精力集中在相对低调的钢铁生产上。他心里明白,这项业务至今尚未引起太多人的关注,帕提亚夫人方才的反应便是有力的证明。
主要原因在于,钢铁不像糖那般华丽夺目,除了少数经验丰富的铁匠,绝大多数人都缺乏欣赏钢铁价值的相关知识。
没错,他们知晓亚历山大的钢材质量上乘,并对此深感钦佩,但他们的好奇心也仅止于此。
亚历山大又是怎样如此迅速地炼出如此多优质钢铁的?
为何价格又如此低廉?
所有这些问题,在他们眼中都并非首要关注的。
这一切都让亚历山大暗自欣喜,因为他深知,依靠钢铁带来的这笔收入,能够在更长时间内不被他人觊觎。
在商业策略的棋盘上,只要稍加思索,便能洞察亚历山大为何毅然决定将重心置于钢铁产业,而非糖业。这一决策背后,蕴含着多方面的深远考量。
从政治层面来看,钢铁产业所带来的麻烦要少得多。
贵族们普遍缺乏钢铁制造方面的专业技术知识,极少会去追问诸如钢铁究竟是如何制造的、亚历山大的生产能力具体几何,甚至连他那复杂铸造厂的蓝图等棘手问题,也鲜有人提及。
在这些贵族们略显外行的眼中,亚历山大生产的钢铁固然比一般的要好,但也并未达到令人忧心忡忡的程度。
这种品质上的提升,与其说是奇迹般的突破,倒更像是一次较为显著的进步。再加上亚历山大生产的铁,其数量足以满足贵族们当下的需求,这使得他们实在没有动力去探寻更多,或是追求更高的产量。
然而,糖的情况却截然不同。许多人尝过白糖的美味后,便深陷其中,难以自拔。一些人为了能获取白糖的制作技术,甚至不惜向亚历山大提供极为荒唐的筹码——
有人愿以土地相赠,有人提出将儿子作为人质,还有人打算把女儿嫁给他,甚至有人厚颜无耻地表示可以把妻子送去为他暖床,所有这些举动,无非是妄图用各种方式换取他的制糖技术。
也只有当人们意识到白糖制作过程极为困难时,才勉强能让这些如鬣狗般垂涎欲滴的人暂时却步。
此外,钢铁生产相较于糖业,具有更高的稳定性。钢铁生产无需依赖变幻莫测的天气,也不存在作物歉收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