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齐聚淮南(上)(第2页)
而此时,肩负着防守芍陂这副重担的,便是昔日曹操的同乡,如今在曹休麾下听令的魏将,文稷。
此人乃曹操的谯郡同乡,当年曹操起兵讨董时,文稷便毅然弃家来投,追随左右,因其勇武过人,弓马娴熟,还一度担任天地骑中的骑兵统领。
在曹操建立魏国后,文稷凭借累累战功与曹操同乡的身份,逐渐成长为曹魏军中举足轻重的心腹宿将。
他本人在史书上或许很多人都不知道,但他的孙子,却在后三国时代大放异彩,于阵前匹马单枪,杀得司马师大军丢盔弃甲,几乎改变历史走向,也是《三国演义》七进七出的原型,文鸯。
当然,此时的文鸯尚未出世,就连文稷的儿子,同样以骁勇闻名的文钦,如今也不过是个不到二十岁的小伙子,正随父在军中历练……
芍陂,魏军大营。
中军帐内,灯火通明,气氛却凝重得如同帐外深秋的寒夜。
文稷身披甲胄,须发已有些花白,但腰杆依旧挺得笔直,他紧锁双眉,目光如炬,死死盯着面前沙盘上芍陂错综复杂的地形,良久不发一言。
他们刚刚接到了飞影传来的军报,夏侯渊部在阳泉林中伏,为黄忠所杀,其子夏侯衡率残部撤往谯郡,因此此时文稷的表情才如此难看。
“父亲!夏侯渊将军身死,短时间内,我等恐怕是指望不上豫州方向的援军了……但曹真将军已经率部从巢湖撤离,退守六安,与我芍陂可以互为呼应,彼此策应,这便是机会!”
文稷闻言,缓缓抬起头,揉了揉眉心,长叹一声,声音中充满了疲惫与忧虑。
“哎……这一仗,难打啊!法正、魏延、黄忠已然合兵一处,攻下了阳泉,兵锋正盛。
我军虽在芍陂西南扎营,与汉军隔着陂泽相望,但毕竟兵力悬殊,远逊于敌……至于六安的曹子丹……”
文稷摇了摇头,眼中闪过一丝无奈。
“他麾下多为水师,又是新败,士气低落,六安城池也不甚坚固,并非久守之地!
如今合肥陷落,汉军之所以暂时屯驻巢湖未曾大举西进,不过是因为奇袭合肥,粮草辎重未能及时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