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1 大结局

转眼间腊月已至,朝廷突然下发诏书,弘启帝退位让贤,传位于惠王李言澈,改元“永熙”。

诏书措辞恳切,言及新帝年幼,难当国之大任,惠王平定叛乱、护国安邦,功绩卓著,实乃天命所归。

“小石榴......当皇帝了?”宋芫有些恍惚,总觉得像做梦。

眼前浮现出那个蹲在路边眼巴巴看自已吃馄饨的小团子。

如今竟成了大晋的新皇。

“迟早的事,那小崽子野心不小。”舒长钰懒懒地倚在软榻上,手指拢了拢宋芫的发丝,神色淡然。

这三个月来,李言澈先是平定京城内乱,肃清辰王余党,安抚百姓,开仓放粮,稳定了京城的局势,威望日隆。

弘启帝年幼,太后又是个没主见的,朝中大臣被舒长钰屠了大半,剩下的都是些墙头草,见风使舵的本事一流。

李言澈稍加施压,便顺利完成了权力交接。

至于幼帝,当初被舒长钰那番血腥清算吓得魂飞魄散,本就对帝位毫无留恋,退位诏书写得倒也干脆。

李言澈念在同宗份上,并未亏待他们母子,只是将其迁居别苑,衣食无忧,却再无涉政可能。

李言澈登基后的第一件事,便是派兵清剿西北的雍王、西南黔王,以及平定江南的叛乱。

短短数月,便将动荡的局势稳定下来。

若问李言澈哪来这么多兵马能同时应对多方叛乱。

这倒要说起李言澈登基大典上闹出来的乌龙。

几个月前辽东卫接到朝廷调兵勤王的圣旨,吴蒙带着大军慢悠悠地走了三个多月。

一路上又是剿匪又是修路,导致耽误了时间。

等抵达京城时,正赶上新皇登基大典。

朝廷见这么一支庞大的军队浩浩荡荡地出现在城外,顿时人心惶惶,还以为又是哪个藩王打到京城来了。

结果一问,才知道是辽东卫的勤王大军,只因行军太慢,生生错过了康瑞帝的丧礼和辰王之乱。

如今倒成了恭贺新皇登基的“贺礼”。

李言澈心知肚明,并未责怪,还反而对吴蒙大加封赏,命其率领辽东卫前去江南平叛。

至于北疆军,李言澈也照用不误,派出大军前往西南平定黔王之乱。

舒长武本就无意朝堂之事,见新皇用人不疑,便也乐得领命,带着北疆铁骑奔赴西北,直捣雍王老巢。

一时间,大晋各处战场捷报频传,新朝气象渐显。

此番朝廷除了下发诏书外,还有明年会试的消息。

“大哥,明年会试,我想下场一试。”宋争渡站在宋芫面前,神色郑重。

这些年他经历了许多,早已不是当年那个懵懂少年。

李言澈离府后,他代管府中事务,更添了几分沉稳历练,眉宇间透着一股书卷气与韧劲。

“想去就去吧。”宋芫笑着点头,“这些年你的学问,我看早已够了,是该去试试。”

永熙元年春,冰雪消融,万物复苏。

宋争渡带着徐安,与高若望、魏陶儿一同启程赴京赶考。

春寒料峭,却挡不住赶考人的心火。

赴京这一路上,他们碰见了许多同样赴京赶考的举子,有白发苍苍的老者,也有意气风发的少年,三三两两结伴而行,谈笑间尽是锦绣文章。

每个人都怀揣着梦想,期待着金榜题名的荣耀。

京城,舒长文已提前接到消息,早早收拾好客房。

自从舒长钰清理了一遍朝堂后,朝中官职多有空缺。

李言澈便提拔了好几位才德兼备的年轻官员。

其中就有林逸风,直接由五品编修跃升为三品户部侍郎,可谓平步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