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86 章: 科技进步(第2页)
李安然敲着桌面:"一个小bug?在全世界面前出现小bug?我要的不是事后解释,我要的是万无一失。'海龙'级是我们海军现代化的标志,不能有任何瑕疵。"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伊万诺夫的脸涨的通红,差点把头塞进了裤裆里。
"全面排查所有系统,我不希望舾装过程中再出现任何问题。"李安然下令,"同时,加强保密工作。今天的事情,我不希望在外面听到任何传闻。"
"是。"众人齐声应答。
海龙级驱逐舰“独立”号的下水仪式虽有小插曲,但整体堪称成功。
翌日,马岛各大报纸头版头条均刊登了战舰下水的壮观照片,《马岛日报》更以“蓝色国土的守护者”为题发表社论,盛赞这是马岛国防工业现代化的里程碑。
然而在安塔纳纳利沃海军造船厂的密闭会议室内,气氛却截然不同。
李安然端坐主位,面色沉静如水。
台下坐着舰艇总设计师伊万诺夫、海军司令马蒂奇以及十余名核心工程师。
“我要听实话,维克多。”李安然的目光投向伊万诺夫,“不仅仅是压载水系统的问题,对吗?”
伊万诺夫深吸一口气,打开面前的笔记本电脑:“李先生,问题比表面复杂。我们的相控阵雷达系统与垂直发射单元的数据链存在兼容性问题,在模拟测试中出现了0.3秒的延迟。”
会议室内响起一阵倒吸冷气声。
0.3秒,在现代海战中足以决定胜负。
“原因?”李安然的语气依然平静,但眼神锐利如刀。
“澳大利亚CeA公司的雷达系统与俄罗斯的导弹控制系统使用不同的数据协议。”伊万诺夫调出一组复杂的数据流图,“我们在接口转换上做了创新,但显然还不够完善。”
李安然追问,“有没有解决方案?”
“两个方案。”伊万诺夫伸出两根手指,“一是重新编写底层代码,但这需要至少六个月时间;二是采用硬件桥接方案,可以在两个月内解决,但会增加系统复杂性和故障风险。”
李安然沉默片刻,突然转向海军司令马蒂奇:“将军,如果是实战,这0.3秒意味着什么?”
马蒂奇毫不犹豫地回答:“意味着我们可能拦截失败,整艘舰艇将成为活靶子。”
“很好。”李安然点头,“那么我选择第三条路:软件硬件双管齐下。立即组建攻关小组,我要在三个月内看到完美解决方案。在此期间,‘独立’号的舾装工作继续,但所有系统测试必须加倍严格。”
会议结束后,李安然单独留下伊万诺夫:“维克多,我知道你承受着巨大压力。但记住,马岛不需要足够好,我们需要的是最好。”
伊万诺夫重重叹了口气:“李先生,您知道吗?在红色镰刀时代,我们常常因为政治压力而接受有缺陷的装备。但在这里……您给了我们追求完美的机会。”老工程师眼中闪过坚定的光芒,“我会亲自带队攻关,不解决问题绝不休息。”
离开造船厂时,夕阳正将海面染成金红色。
李安然望着停泊在远处的“独立”号,对身边的韩小满说:“通知财务部,给参与该项目的所有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发放特别奖金。压力要有,激励更要跟上。”
位于马岛南部的维港高科技产业园区内,另一场技术革命正在悄然发生。
无人机研发中心内,年轻的首席设计师林浩正激动地向李安然展示最新成果:“先生,我们的‘猎隼’系列无人机已经突破关键技术瓶颈。”
巨大的实验场内,三架不同型号的无人机正在做着各种飞行测试。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架翼展超过十米的大型无人机,它正在模拟复杂气象条件下的起降。
“这是‘猎隼-3’型,续航时间36小时,最大航程5000公里,可携带500公斤有效载荷。”林浩如数家珍地介绍着,“它采用了我们自主研发的复合材料,雷达反射面积仅相当于一只海鸟。”
李安然仔细观察着无人机的飞行动作:“抗干扰能力测试结果如何?”
“上周我们与马岛空军进行了联合演习。”林浩调出一段视频,“在强电磁干扰环境下,‘猎隼-3’仍然成功完成了侦察和目标指示任务。更重要的是……”他压低声音,“我们突破了无人机群协同作战的关键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