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晓阳与李朝阳 作品

第1034章 胡延坤艰难表态,县政府大局为重

胡延坤本不愿参加这次与人大的座谈会,特别是知道田嘉明也要参加之后,胡延坤从内心里更加的抵触,但耐不住刘进京和刘超英这俩人一同到医院看望了他的儿子胡玉生,实在是不好得罪未来的县人大的主任和县委书记,也就硬着头皮来参加了。

胡延坤低着头,双手拢在旧军大衣的袖子里,手指在袖管里神经质地微微颤抖。面前的搪瓷茶杯早已凉透,水面没有一丝热气。

想着县委政府提出的“三条底线”(退设备款、赔油款、清退超编人员),杨伯君手中那本足以将石油公司掀个底朝天的白条账目,儿子胡玉生躺在医院里那无望的嘶吼,还有眼前这步步紧逼的会场压力……无数根绳索勒紧了他。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会议室里只剩下炭火细微的哔剥声和人们压抑的呼吸声。这沉默比之前的任何对抗都更令人窒息。我看向胡延坤,环顾四周,焦杨的目光,刘进京的注视,田嘉明那深不见底的平静眼神,以及所有副主任们复杂的观望,都沉甸甸地压在胡延坤佝偻的背上。

终于,他像是耗尽了最后一丝力气,极其缓慢地抬起头。浑浊而又憔悴的目光扫过全场,在接触到田嘉明那平静无波的眼神时,猛地一颤。他干裂的嘴唇哆嗦了几下,似乎想说什么,却又被堵了回去。他下意识地伸手去端那杯凉透的茶,喝了口茶之后,众人的目光齐刷刷聚焦在胡延坤身上。

胡延坤心里知道,这个时候,正常和,自己只能讲政治,胡延坤道:“同志们啊,作指示不敢当啊,我代表县政协,谈几点认识啊。刚刚大家都谈论了很多,我想说的是,朝阳县长来了之后啊,以大无畏的勇气和魄力,推动东洪拨乱反正走向正规,是值得认可,值得肯定的。至于,至于这个嘉明同志,公安机关……” 他顿住,胸口剧烈起伏,仿佛要窒息,随即猛地拔高声音,带着一种豁出去的腔调,“支持!支持田嘉明同志担任副县长、公安局长!”

“轰!”

这简短的一句话,如同在沉寂的会议室里引爆了一颗惊雷。短暂的死寂之后,是压抑不住的骚动。几位副主任脸上瞬间写满了惊愕、难以置信,甚至有一丝被背叛的愤怒。他们死死盯着胡延坤,仿佛想从他脸上找出开玩笑的痕迹。

胡延坤喊出那句话后,整个人向后靠在了椅背上,军大衣的领子歪斜着,露出里面红色的毛衣领口。胡延坤能够感受到胸膛剧烈起伏,仿佛刚才那短短一句话,已耗尽了他毕生的心力。他不敢看任何人的眼睛,尤其是那些曾经和他站在同一阵线的老伙计们。

胡延坤颇为无奈,本想也是借着工人的手,给县里添乱,让李显平介入之后,让田嘉明能够收手,同时敲山震虎,让县委政府知道,东洪的老干部抱起团来,说话还是有分量的。

这样县石油公司就可以顺利划转,到时候,责任也就是成了县里的。但是事情的发展已经超出了预料,杨伯君查到了做假账的事,这些本还可以搪塞一下,但是让工人退钱这招太狠了,其一,这已经坐实了,自家儿子买卖编制的事实。第二则是,让原本抱团取暖的石油工人自乱阵脚,再想组织什么集体上访已然不可能了。把柄已经在县里了,胡延坤已经选无可选。

胡延坤这突然的“反水”,如同抽掉了小团体中最核心的那块基石。堤坝一旦出现致命的裂口,溃散便只在瞬息之间。

短暂的震惊过后,那位原本态度最模糊、资格最老的副主任王老,重重地叹了口气。他摘下老花镜,用粗糙的手指揉了揉深陷的眼窝,声音带着浓重的疲惫和一丝释然:“唉……延坤主席都这么说了……看来,是我们这些老家伙,跟不上形势喽。”他重新戴上眼镜,目光转向我和刘进京,“发展是硬道理,稳定压倒一切。田嘉明同志,看来我们以前对你是有误解啊,既然组织和县里各位领导同志都认为他能行,那就,支持吧。”

王老这一表态,如同推倒了第一块多米诺骨牌。

紧接着,坐在他旁边的另一位副主任,之前一直紧绷着脸的赵副主任,也缓缓开口,语气带着谨慎的权衡:“刘书记和焦部长讲的有道理。公安这块,确实不能乱。田嘉明同志能力还是有的。只要他以后依法办事,注意工作方法,我……没意见。”

“是啊,”又一位副主任接口道,语气轻松了不少,“东洪现在需要的是齐心协力搞建设,不是内耗。既然上级定了,老胡也支持,我们人大这边,自然要配合县委政府的工作。田嘉明同志的提名,我看,能过!”

“对对,大局为重!” “支持县委决定!” 附和声开始此起彼伏。先前弥漫在会议室里的凝重、对抗的阴霾,如同被一阵疾风吹散。副主任们的脸上虽然还残留着些许不自然,但那份冰冷的隔阂和顽固的抗拒,已然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如释重负,甚至有人开始主动拿起热水瓶,给旁边的空茶杯续水。

我的嘴角,几不可察地向上弯起一个极小的弧度。我拿起自己面前的茶杯,杯中的茶叶经过几番沉浮,此刻已完全舒展开来,静静地沉在杯底。他轻轻吹开水面漂浮的几片叶梗,啜饮了一口微温的茶水。温润的液体滑过喉咙,带着一丝淡淡的回甘。

刘进京道:“同志们啊,时间关系啊,就不让每个同志都发言了,一会儿,县长还要和咱们县人大的同志进行个别谈话,现在咱们请朝阳县长做重要指示。”

刘进京话音落下,会议室内所有的目光瞬间聚焦在我身上。空气中依然弥漫着震惊、揣测和如释重负交织的复杂气息。

我放下手中的茶杯,杯底与桌面轻碰,发出清脆而沉稳的一声“嗒”。这细微的声响,却奇异地让会场彻底安静下来。我目光沉稳地扫过全场,在每一张或惊愕、或释然、或复杂、或探究的脸上停留片刻,最后,深深落在了仿佛瞬间苍老了几岁的胡延坤身上。

“同志们,”我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穿透力,清晰地传遍会议室的每一个角落,“刚才,进京书记主持得很好,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和各位代表啊都发表了非常中肯、非常有建设性的意见。尤其是延坤主席,”我特意顿了顿,目光与胡延坤那疲惫而躲闪的眼神短暂交汇,“代表县政协所做的表态,旗帜鲜明,掷地有声,充分体现了延坤主席作为老党员、老领导高度的政治觉悟和对东洪发展大局的深刻把握。这份担当,这份胸襟,值得我们所有同志学习。”

我继续道:“今天的座谈会,开得非常及时,也非常成功。它不仅仅是一次四大班子的沟通会,更是一次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共谋发展的动员会。大家谈得深,谈得透,谈出了对东洪现状的忧患,谈出了对东洪未来的期盼,更谈出了对县委县政府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这让我深受感动,也倍感责任重大。”

我的语气渐渐带上了一份沉甸甸的力量:“东洪积弊如山,矛盾丛生,这不用讳言。石油公司的乱象、危桥的隐患、吨粮田的教训,桩桩件件都像大石头一样压在我们心头,压在东洪老百姓的心头!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压倒一切的前提。没有稳定的环境,没有强有力的法治保障,我们拿什么去发展?拿什么去解决这些历史遗留的顽瘴痼疾?拿什么去回应市委政府的重托和东洪百万父老乡亲的信任?”

我的目光转向坐在一旁,身姿挺拔、神色肃然的田嘉明:“嘉明同志临危受命,主持县公安局工作以来,大家有目共睹。他顶住压力,迎难而上,在打击犯罪、维护稳定、服务大局方面,打了几场硬仗、漂亮仗!他和他带领的公安队伍,是东洪在艰难时期维护一方平安的中流砥柱!市委安排嘉明同志到咱们东洪工作,正是基于对他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担当精神的充分认可,是对东洪复杂局面和迫切需要的精准把握!这不仅是市委的信任,更是东洪现实的需要,是全县人民的期待!”

我略微提高了声调,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支持嘉明同志,就是支持市委和市委政法委的决定,就是支持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就是支持东洪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刚才,延坤主席、王老、赵主任以及其他几位同志的表态,都充分体现了人大政协领导班子的大局意识。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