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晓阳与李朝阳 作品

第1155 章 于伟正批周海英,岳省长到东洪县

市委书记于伟正气质儒雅,深色西装搭配笔挺的领带,外面罩着一件合体的灰色风衣,金丝眼镜后的目光平和,但文化人当了一把手,也会骂人。他当街训斥几位处级干部,言辞犀利,不留情面。马清文挨了骂,心里倒也没觉得特别委屈。他在定丰县当县委书记时,也是经常拍桌子骂人的主儿,深知一把手肩上的担子和随之而来的脾气。他整理了一下思绪,上前一步,语气恭敬:“于书记,外面风大,建委离这儿就几步路,您看……是不是请各位领导移步建委,也给我们一个当面汇报、聆听指示的机会?”

于伟正环顾了一下四周,在大街上批评干部确实影响不好,也点了点头:“好,那就去建委。”

一行人步行几分钟,便到了市建委大院。与刚才那条脏乱差的街道相比,建委的三层办公楼显得格外气派,外墙贴着白色方块小瓷砖,窗户明亮,门口的花坛虽然花草凋零,但看得出日常维护。这气派劲儿,跟市财政局大楼有得一拼。山墙上用水泥做了黑板,上面用彩色粉笔工整地写着“三学”活动的核心内容、心得体会摘录和学习计划。报栏里,最新的报纸也更新及时。

于伟正边走边看,对马清文说:“清文同志,学习不是形式,但也离不开一定的形式。关键是要分清形式和形式主义。形式是载体,是必要的宣传和组织手段;形式主义则是空对空,只做表面文章。你们这黑板报和报栏,做得不错,内容实在,更新及时,这就是好的形式。”

走进建委会议室,马清文赶紧安排人倒上热茶。他定了定神,开始汇报建委系统“三学”活动的开展情况。他着重讲了如何结合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职能,深入学习南巡讲话精神,查找在服务经济发展、对标大城市管理方面存在的差距,以及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具体思路。汇报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看得出当过县委书记的干部,不需要太多的准备就能够出口成章的。

于伟正听着,脸上的愠色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专注和思考的神情。他偶尔插话询问几个细节,马清文都一一作答。汇报结束,于伟正微微颔首:“嗯,建委的‘三学’活动,抓得比较实,能结合自身职能,有思考,有行动。清文同志,要继续保持这个势头。”

这时,分管城建工作的副市长臧登峰来到了会议室门口。看到建委的两个干部,臧登峰笑了笑喘了两口粗气。

臧登峰是从曹河县半路上被郭志远临时通知到建委来开会的,知道于伟正的脾气,有时候遇到问题不讲情面,就一边给郑红旗打电话不去曹河调整形成一边就催促司机开快一些,到了光明区,离建委还有七八百米的时候,地上打滑,司机刹车不及与一辆公共汽车相撞。臧登峰无奈只有留下司机处理,自己和秘书两个人一路快走到了市建委。

臧登峰身体有些发福,一路快走又从一楼爬上三楼,初春时节脊背上已经冒出了细密的汗珠,也是想着把气喘允了再进来。

休息片刻后,于伟正推门进去,郭志远招呼臧登峰落座。臧登峰“于书记,不好意思,来晚了。”臧登峰一边擦额头一边道歉。

“登峰同志来了,坐吧。”于伟正示意他坐下,“正好,我们接着研究一下刚才马路上看到的问题,以及清文同志提到的成立城市管理局的建议。”

会议进入正题。马清文再次阐述了当前城市管理体制的弊端:城管处级别低、编制少、人员不足、执法权限分散、协调能力弱,面对日益复杂的城市管理问题,特别是占道经营、乱倒垃圾、违章建筑等顽疾,常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他详细介绍了外地成立城管局、整合执法力量、提升管理效能的成功经验。

臧登峰喘匀了气,接过话头:“马书记说的情况,确实是现实问题。城市在发展,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难度也越来越大。城管处那点人手和权限,确实捉襟见肘。成立城管局,整合资源,明确职责,也是学习先进经验,提升执法权威和效率,我认为很有必要,意义重大。我支持这个方向。”

于伟正看向臧登峰,问道:“登峰同志,刚才在街上,垃圾遍地啊,污水结冰,这卫生问题,到底该谁负责?建委说归区里,区里说需要市里支持。按属地原则,光明区责无旁贷。但市委市政府也在光明区,光明区同样是市委市政府的属地,从更高层面讲,我们都有责任啊。”

臧登峰听出于伟正话里的意思,知道不能再和稀泥,必须明确表态:“书记说得对。属地管理是基本原则,光明区是直接责任主体,必须负起主责。但市里,特别是我们建委系统,在业务指导、资源协调、标准制定上,也要给予强有力的支持。不能因为体制不顺,就互相推诿,让问题长期存在。成立城管局,就是要从体制机制上解决这个‘九龙治水’的问题,明确一个强有力的牵头部门。”

于伟正点点头,对臧登峰的表态表示认可:“登峰同志这个态度就对了。在关键问题上,大家不能含糊其辞,要有明确的态度和担当。城市管理是大事,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啊,关系到咱们城市形象和发展环境。‘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连眼皮子底下的卫生都搞不好,还谈什么改革开放、招商引资?”

他转向郭志远:“志远同志,记录一下。市委原则同意启动市城市管理局的组建工作。由市编办牵头,建委、人事局、财政局配合,立即着手研究方案,明确机构性质、职能定位、编制规模、经费来源。要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结合东原实际,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尽快报市委常委会研究。”

“好的,书记。”郭志远立刻在笔记本上记录。

马清文见状,趁热打铁:“书记,我们城管处的处长孙汉同志,是从平安县建委上来的业务骨干,对城市管理工作很熟悉,责任心也强。我建议由他担任城管局筹备组的组长,具体负责前期调研和方案起草工作。”

于伟正略一沉吟,摆了摆手:“清文同志啊,筹备工作千头万绪,涉及面广,需要强有力的协调。筹备组组长还是由你或者是你们的班子成员亲自担任,孙汉同志嘛可以作为副组长,具体负责一些事务性工作。这样更有利于工作的推进。”

于伟正最后强调:“在城管局正式成立并有效运转之前,城区环境卫生管理的主体责任不变!光明区委区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常云超、令狐同志,三天之内,必须把辖区内的环境卫生问题彻底整治干净!这是死命令!城管局成立之后,城市管理的具体职责,再逐步移交。散会!”

会议结束,众人起身。臧登峰擦了擦汗,和马清文低声交流了几句。孙汉作为中层班子坐在后面角落里,听到让自己当副组长而不是组长,眼神黯淡了一下,但很快又打起精神,快步上前想再在马清文面前露个脸汇。马清文正和臧登峰说着话,只是对他点了点头。

走出建委大楼,寒风依旧凛冽。

孙汉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思前想后之后,孙汉还是觉得,这事要找周海英才行,一番电话打下来,周海英倒也觉得,顺水推舟的事,一个建委的二级班子负责人,没什么大不了的,就没拒绝与孙汉见面,并主动帮忙运作。

周海英担任过建委的书记,孙汉能从平安县建委副主任的位置上调到市建委城管处当处长,周海英当初是点了头的。如今听说市里要成立城市管理局,周海英心里也盘算开了。这城管局一旦成立,级别、编制、管辖范围都远非现在的城管处可比,手中掌握的权力自然不可同日而语。周海英深知官场之道,讲究的是多栽花少种刺,这种顺水推舟、惠而不费的人情,做了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他拿起电话,拨通了马清文的号码。

“清文书记啊,我海英。晚上有空吗?叫上孙汉,还有建委几个老伙计,咱们在迎宾楼聚聚?好久没坐坐了。”周海英的声音带着惯常的从容和亲和力。

马清文在电话那头心领神会,立刻应道:“周会长相邀,再忙也得去啊!正好,孙汉那边我也正想找他聊聊筹备组的事。行,晚上迎宾楼,我做东!”

晚上,迎宾楼雅间内,灯火通明。周海英、马清文、孙汉,还有建委系统几个与周海英、马清文关系密切的老部下围坐一桌。气氛融洽,推杯换盏间,话题自然就转到了即将成立的城管局上。

孙汉今天格外殷勤,频频起身敬酒,脸上堆满了感激的笑容:“周组长、马书记啊,感谢两位领导一直以来的关心和栽培!我孙汉能有今天,全靠领导提携!这杯酒,我敬两位领导!”说完,一饮而尽。

周海英微笑着摆摆手:“孙汉啊,咱们东原的规矩啊,一杯酒可不能敬两个人啊。这杯不算,你和书记单独喝!”

这话,周海英倒不是责备孙汉的意思,而是让孙汉与马清文加深联系。

马清文笑着道:“哎,在座的啊,可都是自己人,说这些见外了。你在城管处干得不错,之前海英书记经常在我面前夸你业务熟悉、责任心强。这次成立城管局,是个新起点,也是个机会,委党组的意见很明确,就是支持你嘛。你要好好把握机会,把担子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