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5 章 于伟正批周海英,岳省长到东洪县(第2页)
周海英也接口道:“是啊,孙汉。筹备组的工作,你要多操心,多跑腿。方案要做得扎实,考虑要周全。我和同志们啊都看好你。”
正说着,雅间的门被轻轻推开。龙投集团王曌笑盈盈地走了进来,身后跟着服务员端着一盘热气腾腾、造型别致的菜肴。“哟,周组长、马书记、孙处长,都在呢!打扰各位领导雅兴了!听说建委领导在这儿,我特意让厨房加了个新菜,给大家尝尝鲜!”王曌声音清脆,姿态落落大方。
这就是王曌的聪明之处,按说迎宾楼开了几年。就是再推出新,菜肴大家早就吃腻了,周边也开了几家规模环境尚可的餐厅,但生意都还是比不过迎宾楼,在迎宾楼的定位上,周海英就没打算挣钱,王曌又极会处理人际关系,让往来的领导都很有面子。
周海英哈哈一笑,显得颇为受用:“王总啊,你太客气了!来来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位是龙投集团的王曌董事长,美女老总啊!这位是市建委马书记,这位是城管处孙处长……”
王曌得体地与众人打过招呼,说周哥,这些领导我都熟,平日里没少照顾咱们生意。又说了几句场面话,便识趣地退了出去。她这一来一去,既给足了周海英面子,也恰到好处地彰显了周海英在东原的人脉和影响力。
王曌出来过后,到了二楼一间偏僻的小包间,看着商晨光吃的津津有味,就主动走上去,坐下带着欣赏的眼光,看着这个英俊的侧脸。
商晨光夹了筷子腰花,直接塞进了王曌的嘴边,王曌也不嫌弃,张嘴就吃了。
商晨光伸出手刮了刮王曌的鼻尖说道:“你这菜可是上头啊,我现在都受不了啊!”
王曌会意一笑,脸色一红说道:“今天是安全期,我等你!送了周总,就赶紧回来。那边还有虎鞭酒,我再去给你倒二两。”
说完很是不舍的拿着商晨光的手在自己饱满的胸膛上抚摸了两下。
而在楼上包间,马清文将孙汉与周海英的关系看在眼里,心里更有了底。他端起酒杯,对周海英说:“周书记啊,您放心。孙汉同志的能力和为人,我是清楚的。筹备组组长还是由他来,等城管局正式成立,局长人选,我肯定是推荐孙汉同志的。这一点,我在建委党组会上也会明确表态。”
周海英满意地点点头:“清文书记的眼光,我信得过。孙汉是个好同志啊,好好打磨,将来定能独当一面。”
马清文话锋一转,语气带着一丝谨慎,“不过啊,这事最终拍板,还得看市委,看于书记的意思。所以,周书记啊,你这边要给书记,做做工作。”
孙汉连忙表态:“周会长、马书记,我一定全力以赴,绝不辜负两位领导的期望!”
周海英放下酒杯,脸上带着一种成竹在胸的淡然:“于书记那边,我去沟通。我和他私交不错,这点面子,他应该会给。再说了,推荐一个熟悉业务、踏实肯干的干部,也是为了工作嘛。”他语气轻松,仿佛这只是一件小事。
孙汉听了,心中一块大石落地,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又连敬了几杯酒,喝得满脸通红。想到自己有可能成为未来城管局的一把手,在东原官场也算是混成了一个人物,不由得心潮澎湃。
接连两天,市委书记于伟正都在各县区密集调研“三学”活动开展情况,行程排得满满当当。周海英几次想找机会面谈孙汉的事,都没能碰上。
这天晚上,李学武组织“三学办”开碰头会,几个组长把各自手头的工作梳理汇报了一遍。散会之后,周海英在抬头望向窗外,正好看到于伟正那辆标志性的黑色皇冠轿车驶入市委大院。他知道,于伟正是个工作狂,精力充沛,只要没有接待任务,晚上基本都会在办公室加班处理文件。
于伟正和郭志远在市委机关食堂简单吃了晚饭。两个馒头,一盘素炒豆芽,一盘辣椒炒肉丝,两碗小米粥。吃饭时,郭志远试探着问:“书记,您来东原也有一段时间了,工作千头万绪,身边没个专职秘书,大事小情都得您亲自处理,太辛苦了。您看……是不是考虑安排一个秘书了?市委办这边可以准备几个合适的人选,供您考察啊。”
于伟正咽下嘴里的馒头,端起粥碗喝了一口,沉吟片刻道:“志远啊,秘书的事,不着急。你们市委办可以先拉个名单,把符合条件的年轻干部简历准备好。我在观察一下。”
于伟正心里对秘书有要求,不是简单的端茶倒水、收发文件,得是政治可靠、头脑清醒、手脚勤快、能吃苦耐劳的苗子。既要能领会意图,又要能独立思考;既要服务领导,又不能脱离群众。这样的人选,需要时间观察,急不得啊。”
他放下粥碗,拿着勺子又扒了扒米粒,凑了半勺送进嘴里,目光望向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色,语气带着一种深沉的考量:“其实啊,我一直想着秘书的事。之所以没急着安排,也是想多看看。看看身边这些年轻干部。也想借着下基层调研的机会,看看能不能在县区、在乡镇,发现一些扎根基层、踏实肯干、有培养潜力的好苗子。秘书是领导身边最近的人,选好了是臂膀,选不好是麻烦。宁缺毋滥,慎重一点好。”
郭志远连连点头:“书记考虑得深远!您放心,我马上安排下去,把符合条件的干部简历整理好,等您有空了过目。”
吃完饭,两人回到市委大楼。郭志远陪着于伟正回到办公室,很快又抱着一摞文件走了进来:“书记,这是今天刚收到的几个急件,需要您签批。还有‘三学办’报上来的几份活动简报和阶段总结报告。”
“好,放这儿吧。”于伟正指了指宽大的办公桌。郭志远放下文件,轻手轻脚地退了出去,带上了门。
办公室里安静下来。于伟正打开台灯,柔和的光线照亮了堆积如山的文件。他先拿起那几份需要签批的急件,快速浏览,拿起钢笔,时而凝神思考,时而落笔如飞,沉稳地签下自己的名字和意见。
处理完急件,他拿起“三学办”报送的简报和总结报告。他看得很仔细,眉头时而舒展,时而微蹙。当看到一份关于教育局“三学”活动开展情况的简报时,他拿起红蓝铅笔,在几处数据和表述上画了圈,旁边批注:“数据核实了吗?具体措施过于笼统,成效描述缺乏支撑材料。”在经贸委的报告上,批注下:“学习研讨流于形式,未能结合本地实际查找问题、提出对策。请指导组重点关注,督促整改。”
他正聚精会神地看着一份报告,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敲响了。
“请进。”于伟正头也没抬,应了一声。
门被推开,周海英走了进来。他看到于伟正正伏案工作,桌上堆满了文件,便放轻了脚步,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笑容:“书记,还在忙呢?打扰您了。”
于伟正这才抬起头,看到是周海英,脸上露出一丝温和但略显疲惫的神情:“哦,海英啊。在加班?坐吧。刚看了几份你们‘三学办’报上来的材料。”他指了指对面的椅子。
周海英依言坐下,姿态恭敬:“书记辛苦了。我也是刚加完班,整理几个县区的材料,看到您办公室灯还亮着,就想着过来汇报一下近期指导组下去检查的情况。”
周海英在对面沙发上坐下,将材料放在茶几上,开始汇报:“书记,总体来看,各县区都动起来了,动作很快。平安县、曹河县也都开了高规格的动员部署会,东洪县也组织了专题学习班,氛围营造得不错。特别是东洪县,李朝阳同志亲自抓,动作比较扎实。”
于伟正听着,微微颔首:“嗯,动作快是好事,但关键要看实效。我最担心的就是搞成形式主义啊。‘三学’活动不是一阵风,不能只停留在开会、挂标语上。要真正解决思想上的问题,解决干部队伍中存在的自由散漫、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的毛病。东原的发展等不起啊!我们要通过‘三学’,把大家的思想统一到改革开放的大局上来,把精力凝聚到干事创业上来。”
“书记说得深刻!”周海英深表赞同,“我们指导组下去检查,也重点强调了这一点,要求各地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具体行动。对了,书记,”他话锋一转,语气自然地带到了建委,“今天下午去了趟建委,马清文同志也汇报了学先进典型,将按照您的指示筹备城市管理局,他们动作很快,方案已经在着手起草了。”
于伟正“嗯”了一声,端起茶杯喝了一口。
周海英观察着于伟正的脸色,斟酌着词句:“马清文同志对城管处现任处长孙汉评价很高,说他是业务骨干,责任心强,在城管处工作多年,经验丰富。这次筹备工作,孙汉同志作为副组长,也很得力。马书记的意思,等城管局成立,孙汉同志是局长的合适人选。我个人也觉得,孙汉同志熟悉情况,踏实肯干,应该能胜任。”
于伟正放下茶杯,目光落在周海英脸上,刚才那丝温和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审视的平静:“海英同志,你现在是以什么身份向我推荐孙汉同志?是‘三学办’指导组组长?还是以你个人的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