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1 章 唐瑞林莅临东洪,贾书记履新东投(第3页)
一顿饭吃得有些沉闷。散席时,齐永林在郑红旗臧登峰的搀扶下先行离开。罗明义似乎喝得有点多,脚步踉跄,走到门口时,他回头看了我一眼,眼神有些复杂,压低声音含混不清地说:“朝阳……兄弟……齐总他……唉,你二哥跟胡总……走得太近了……齐总心里……有疙瘩啊……”说完,没等我解释,臧登峰就摇摇头走了。
回到家里,我把晚上的情况和罗明义的话告诉了晓阳。晓阳听完,眉头紧锁:“齐永林这个人,心思重,占有欲强。他和胡晓云的关系,在圈子里也不是什么秘密。你二哥啊和胡晓云走得近,我估计肯定不舒服。这事……有点麻烦。”
“二哥那边……能不能提醒他一下?”我有些担忧。
晓阳摇摇头:“二哥那个人,是个慢性子,和二嫂一直又闹别扭。他未必能理解这些弯弯绕绕。而且,他和胡晓云的合作是上下级同事,我们也不好过多干涉。除非啊,只能二哥离开东投了。至于齐永林那边,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二月二,龙抬头,东洪县界,清晨的薄雾尚未散尽,初春的寒风带着料峭的意味。我和县政协主席刘超英、县政府办主任韩俊等人,早早等候在东洪县界碑旁。
三辆黑色轿车组成的车队缓缓驶来,稳稳停下。市政协主席唐瑞林推开车门走了下来。市政协的十几个干部跟在身后下了车。
唐瑞林他穿着一件深灰色的呢子大衣,围了条深色围巾,精神看起来不错。
我和刘超英连忙迎上前去:“唐主席!欢迎您莅临东洪指导工作!一路辛苦了!”
唐瑞林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与我们一一握手:“朝阳县长,超英主席,太客气了!还专门跑到县界来接,没必要嘛!”
我笑着回应:“应该的,唐主席。您是老领导,能来东洪,是我们的荣幸。”
介绍了市政协的几位副主席和专委会的领导之后。唐瑞林说道,朝阳啊,朝英,你们两个上我的车吧。
一行人重新上车,五辆汽车组成的车队驶向东洪县城,在路上引人侧目。
在车上,唐瑞林简单询问了东洪县“三学”活动的进展情况,我简要做了汇报,重点突出了学用结合、推动工作的实际成效。刘超英在一旁适时补充了一些政协参与活动的情况。
车队直接开到了县政协机关。县政协的会议室不大,布置得简单整洁。唐瑞林听取了县政协主席刘超英关于政协系统开展“三学”活动情况的汇报,又翻阅了一些资料汇编和委员心得体会。
“嗯,东洪政协的工作抓得不错。”唐瑞林放下材料,脸上带着赞许,“能把‘三学’活动与政协的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结合起来,发挥委员优势,服务地方发展大局,这个思路很好。特别是组织委员围绕农业产业化、农民增收这些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研建言,很有针对性。”
刘超英连忙谦虚道:“谢谢唐主席肯定!我们做得还很不够,主要是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特别是朝阳县长亲自指导,给我们指明了方向。”
唐瑞林点点头,目光转向我:“朝阳县长,看来你们东洪县在‘三学’活动上,确实下了真功夫,动了真感情。很好!”
“唐主席过奖了。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我应道。
就在这时,韩俊快步走进会议室,脸上带着一丝焦急,他走到我身边,压低声音急促地说:“县长,刚接到市政府秘书长方建勇同志的电话,张市长请您立刻赶到市政府,有紧急工作要汇报!是关于……关于洗衣粉厂项目的事情,说非常紧急,必须今天上午当面汇报!”
他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在安静的会议室里,唐瑞林显然也听到了。他抬起头,看向我,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一下。
洗衣粉厂项目是今年东洪招商引资的重点项目,也是张市长亲自关注的项目。方建勇秘书长亲自打电话来催,而且语气如此紧急,看来是真有大事。但在这个节骨眼上……
我起身走向唐瑞林,脸上带着歉意,对唐瑞林说:“唐主席,实在抱歉!市政府张市长那边有紧急工作,点名要我立刻过去汇报。您看这……”
唐瑞林放下手中的茶杯,脸上看不出喜怒,声音平静地问:“什么事这么着急?连调研都不能参加完?”
我无奈地解释道:“是关于县里引进的那个大型洗衣粉厂项目,张市长非常关注,可能涉及到一些关键环节的审批或者政策协调,需要当面沟通。具体我也不太清楚,但方秘书长说非常紧急。”
“洗衣粉厂?就是上次工业推进会,你们今年那个投资项目?”唐瑞林似乎有点印象。
“是的,唐主席。这个项目对东洪的工业发展和就业拉动非常重要。所以……”我语气带着为难。
唐瑞林沉默了几秒钟,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点着,然后缓缓开口:“既然是张市长紧急召见,工作要紧。你去吧。调研这边,有超英主席陪着我就行。”
我如释重负,连忙说:“谢谢唐主席理解!实在不好意思!超英主席,唐主席这边就辛苦你了!”我又转向唐瑞林,“对了,唐主席,上午龙投家电专卖部的开业剪彩……”
唐瑞林打断我,语气依旧平静:“剪彩嘛,就是个形式。超英主席代表县里去一下,表达一下祝贺和支持就行了。你忙你的正事要紧。”
“是!谢谢唐主席!”我再次表示感谢,又对刘超英使了个眼色,示意他务必接待好,然后匆匆带着韩俊离开了会议室。
与此同时,市委于伟正书记办公室,市委“三学办”工作组组长贾彬,刚刚从东投集团调研回来,正向市委书记于伟正汇报情况。
“书记,东投集团的情况……不太理想。”贾彬斟酌着词句,“他们前两天天才召开了‘三学’活动的动员部署会。齐永林董事长在会上倒是讲了话,但……主要强调的还是企业效益和经营管理,对‘三学’活动的意义和要求,讲得比较笼统。感觉……重视程度不够,行动也比较迟缓。”
于伟正坐在办公桌后,手里拿着一支红蓝铅笔,正看着一份文件。听到贾彬的话,他抬起头,脸上没什么表情,但眼神变得专注起来:“前两天?才开动员会?全市的部署会开了多久了?其他单位都动起来了,他东投集团现在才想起来搞动员?齐永林同志……这是什么意思啊?”
他的声音不高,但语气里带着一种冰冷的压力。贾彬连忙解释:“齐董在会上说,企业还是要以生产经营为中心,学习不能影响正常的生产秩序……”
“生产经营是中心工作,这没错!”于伟正打断他,声音陡然提高了几分,带着明显的不满,“但加强学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这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保障!东投集团作为市里最大的国有企业,龙头老大!理应带头响应市委号召,走在前面!现在倒好,拖拖拉拉,敷衍了事!这是不拿市委的部署当回事?还是不拿组织的领导当回事?”
贾彬不敢接话,办公室里一片寂静。
于伟正站沉默了片刻。似乎也在思考着东原的问题,片刻后就道:“贾彬同志,东投集团的问题,不是简单的行动迟缓问题。这反映出一种倾向,一种苗头!那就是淡化党的领导,弱化政治引领!企业效益重要,但党的领导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这个根本原则不能丢!齐永林同志抓经济是把好手,但在加强党的建设方面,认识还有偏差,精力投入也不够。”
他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似乎在做一个重要的决定:“东投集团体量这么大,地位这么重要,不能离开党的坚强领导。否则,很容易偏离方向,甚至变成某些人的‘独立王国’。这很危险!我们既要尊重老同志的历史贡献,也要坚持原则,按规矩办事。”
他看向贾彬,往椅背上靠了靠说道:“贾彬同志啊,你以前在组织部工作多年,政治素质过硬,熟悉党务工作。组织上考虑,想给你压压担子。东投集团党委书记这个位置,非常重要。需要一个既懂经济,更讲政治,能坚持原则、把握方向的同志去坐镇。等到这次人事冻结期结束,组织上打算推荐你去东投集团担任党委书记。你看怎么样?”
贾彬心头一震!去东投集团当党委书记?这绝对是一个分量极重的岗位!虽然县委副书记的潜力很大,但东投集团的地位和影响力不逊于一个普通县的县委书记!而且,党委书记是国企名副其实的一把手,掌控人事权和重大决策权,实际权力和待遇远非县委副书记可比。更重要的是,这是于伟正书记亲自点将,意味着绝对的信任!
他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也是于伟正对自己这位老部下的提携:“书记!我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只要组织需要,我一定全力以赴,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和重托!一定把东投集团的党建工作抓好,确保企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于伟正脸上露出一丝难得的温和笑容,点了点头:“好!有这个态度就好!具体安排,等时机成熟了再谈。这段时间,你继续抓好‘三学办’的工作,特别是对东投集团的督导,要持续跟进,不能放松。该指出的问题要明确指出,该督促整改的要督促到位!”说完之后,又补充道:“东洪,没有独立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