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晓阳与李朝阳 作品

第1162章 于伟正要动干部,齐永林大为冒火

用张叔召见的理由避开唐瑞林为周海英站台的场面,是不得已而为之。唐瑞林代表的,不仅是市政协,更是东原本土盘根错节关系网中重要的一环,与周海英、丁刚他们牵扯甚深。直接硬顶,非但不明智,还可能授人以柄。张叔作为市长,又是我在平安县安平乡时的老领导,如同父亲般待我,由他出面“挡驾”,是最稳妥也最不易被挑理的方式。

抵达市委家属院张叔家小院时,已是午饭光景。放我下车之后,杨伯君和谢白山两人就调头去找吃饭的地方。

推开虚掩的院门,一股家常饭菜的香气便扑面而来,冲淡了官场上的紧绷感。

“朝阳来了?快进屋,外面风凉!”张婶系着围裙从厨房探出身,笑容朴实温暖。她虽贵为市长夫人,身上却丝毫不见骄矜之气,言语举止间透着东原妇女特有的爽利与亲切。

“婶子,又来蹭饭了。”我笑着应道,熟门熟路地走进客厅。张叔正坐在沙发上看着一份《东原日报》,见我进来,放下报纸,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唐主席那边没说什么吧?”

“还好,唐主席表示理解,超英主席陪着呢。”我简单答了一句,没多解释其中的弯绕。张叔点点头,显然心知肚明,也不点破。

张婶手脚麻利地把最后两道菜端上桌。一张小方桌,四菜一汤:油亮亮的辣椒炒鸡块,翠生生的韭菜炒鸡蛋,一大碗飘着油花的萝卜排骨汤,还有一小碟金黄色的炒花生米。最引人注目的,是桌子中央那碗排骨汤旁,摆着一小钵捣得细腻、泛着油光的“鸡蛋蒜”。

这是物资匮乏年代刻在东原人味蕾上的记忆——两个煮熟的鸡蛋剥壳,配上几瓣新蒜,撒上盐粒,用蒜臼子细细捣碎融合,最后淋上几滴珍贵的香油。在那个冬天只有萝卜白菜的年月,这一口咸香辛辣的鸡蛋蒜,就是寻常百姓家饭桌上最“高档”的下饭菜。即使在暖棚种植技术推广开来,早春二月也能吃上新鲜韭菜的现在,张婶依旧保留着这个习惯,透着对过往岁月的念想和对质朴生活的坚守。

“晓阳那丫头呢?怎么没一块儿来?”张婶一边给我盛汤,一边问道。

没等我开口,张叔已接过话头:“晓阳被伟正书记点将,抽调到市农业局工作组去了。魏昌全那摊子事,总得有人去稳住局面,理顺关系。”

“农业局好!”张婶把汤碗放到我面前,顺势坐下,“能办实在事。我看啊,就得多推广推广那暖棚技术,实实在在让群众吃上菜。你们不是不知道,以前没这暖棚的时候,一入冬,除了窖藏的萝卜白菜,哪见得到一点绿?现在好了,瞧瞧这韭菜,多水灵!”她指着那盘韭菜炒鸡蛋,语气里满是感慨和满足。

张叔说道:“你这韭菜啊,都比肉贵了。”

说着张叔看向我道:“这是友福一大早安排人送过来的,秀水暖棚里新种出来的。”

我没想到,友福还真的是有心。

我夹起一筷子韭菜,入口鲜嫩,带着早春特有的清香,由衷赞道:“婶子这手艺,暖棚的韭菜都让您炒出仙味儿了。这馒头也是,又喧又劲道,比外面买的强多了。”

张婶乐了:“你这孩子,尽捡好听的说。快吃快吃,别凉了。”

家常的饭菜,温馨的氛围,几口热汤下肚,身子也暖了起来。趁着张婶又去厨房看火的间隙,我放下筷子,看向张叔,切入正题:

“张叔,电厂项目那边,卡在资金和并网上了。省里的批文是拿到了,可配套资金缺口太大,上亿的投资,靠东洪和曹河两个穷县的财政,杯水车薪。省电力公司那边的并网线路规划,也是只闻楼梯响。红旗书记那边也急,这事关两县发展大局,百万群众的盼头。您看,市里能不能在财政上再给协调点支持,或者出面跟省电力公司疏通一下?”

张叔也放下筷子,拿起手边的毛巾擦了擦手,眉头微蹙,露出思索的神情:“电厂是大事,拖不得。市里财政也紧,大笔补贴恐怕力有不逮啊。关键还在于省里的专项和银行贷款。”他顿了顿,声音压低了些,“不过,这里头有个关节。你还记得钟书记和齐市长在任时搞的那个‘市财经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吗?”

我心念电转,立刻想起那份曾引起不小波澜的文件:“记得。五十万以上支出上市政府常务会,一百万以上的重大项目资金使用,必须报市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当时主要是为了加强财政统筹,提高资金使用效能,也……嗯。”后面的话我没说透,那份文件实质上也加强了市委对财政大权的掌控。

“那份文件,”张叔点点头,印证了我的想法,“并没有正式废止。钟书记在的时候,我们配合默契,重大事项都能啊提前通气,这个程序用得少,形同虚设了。但于书记到任后,很重视这个,把它又给‘捡’起来了,执行得很严格。所以,你们电厂项目这么大的资金盘子,想绕过市委常委会,几乎不可能。必须得拿到常委会上去研究。”

我心里咯噔一下。这意味着,想推动电厂项目的资金落地,光靠张叔这位市长在市府层面协调还不够,最终绕不开市委书记于伟正那一关,必须得到他的首肯和支持。

“这样,”张叔看我神色凝重,缓声道,“下午于书记正好要找我谈‘三学’活动督导的情况。我瞅准机会,把你们电厂项目的事提一提,探探口风。你自己这边,”他目光直视着我,带着长辈式的关切和提点,“也要多跑动。抓住‘三学’活动这个契机,多去市委汇报工作,特别是东洪在学用结合、推动发展上的实际困难和思路。别光汇报成绩,要把电厂这个瓶颈,当成一个‘学讲话精神,破发展难题’的典型案例来汇报,突出它对东洪乃至东原南部发展的战略意义。让于书记看到项目的紧迫性和可行性,看到你们抓落实的决心。这比你直接去要钱,效果可能更好。”

张叔的话,点明了路径,也点醒了方法。我连忙点头:“明白了,张叔。还是您看得透。我回去就准备,把汇报材料做得更扎实,重点突出破解难题的思路和请求上级支持的关键点。”

张叔“嗯”了一声,拿起一个馒头掰开,夹了点鸡蛋蒜,语重心长地补充道:“还有件事,你要心里有数。‘三学’活动不可能一直搞下去,总有收尾的时候。活动一结束,干部人事冻结期也就到头了。东洪县委书记的位置,不可能一直让你代理下去。到时候,不管谁去东洪当这个家,你在班子里说话有没有分量,能不能为东洪争利益、办实事,关键看你身边有没有得力的人。黄修国这次到市农业局,虽然是临危受命,但也是个机会。他如果能在农业局打开局面,站住脚,不仅对他个人是进步,对你,对东洪县未来的班子格局,也是好事。这不是让你去争权夺利,而是要在关键岗位上,有能与你同心同德、理解支持东洪发展的人。这样,无论谁当书记,你推进工作,阻力都会小很多。”

这番话,如同拨云见日,将更深远的人事布局摆在了我面前。张叔考虑的,不仅仅是电厂这一个项目,更是我在东洪乃至未来仕途上的根基和话语权。黄修国这位从东洪基层一步步干起来的老黄牛,东洪是农业县,若能借主持市农业局的契机更进一步,无疑会成为我在市里一个重要的支撑点。而东洪县里,也需要趁人事解冻之机,再培养提拔几位能干的干部充实班子力量。

“张叔,我懂了。”我郑重地点头,“黄修国同志在农业局那边,我会请晓阳多关注支持。县里这边,我也会留意,争取在‘三学’活动中发现和培养几位靠得住、有潜力的干部苗子,等时机成熟了,推荐上去。”

“嗯。”张叔满意地点点头,咬了一口夹着鸡蛋蒜的馒头,细细嚼着,仿佛在品味这朴实的滋味中蕴含的人生道理。“记住,为官一任,最终能留下点什么的,不是看你一时风头多盛,而是看你踏踏实实为百姓办成了几件像电厂这样管长远、打基础的要紧事。‘政声人去后’,这个道理,越往高处走,越要时刻记在心里。”

一顿家常便饭,在张叔的谆谆教诲和张婶的家长里短中结束。

坐进车里,我让谢白山先往东洪方向开。杨伯君坐在副驾,打开了车上的收音机,想调节一下气氛。广播里传出的,不再是往日熟悉的工农商贸新闻,取而代之的,是铺天盖地的“三学”活动报道。

“本台消息,市委组织部举办全市组工系统优秀年轻干部‘学讲话、学先进、学典型’专题读书班,于伟正书记出席开班式并作辅导报告,东洪县委组织部长焦杨、光明区委组织部干部一科……等干部交流发言,市委书记于伟正强调要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在学思践悟中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全市组织人事部门战线的两百名优秀年轻干部参加……”

“市经贸委组织骨干企业负责人赴深圳特区考察学习,对标先进找差距,解放思想谋发展…”

“光明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专题研讨会,围绕‘学讲话、学先进、学典型’主题深入交流,区委书记常云超主持…”

播音员字正腔圆的声音在车厢里回荡,内容无一例外围绕着“三学”这个核心。杨伯君听着听着,忍不住回头建议:“县长,您看这广播里,各区县、各单位的‘三学’经验轮番上阵。咱们东洪前期虽然也报了些材料,但动静似乎…不够响?是不是…也再跟市委宣传部沟通一下,争取多上几条新闻?让市里更关注咱们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