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2章 于伟正要动干部,齐永林大为冒火(第2页)
我靠在椅背上,揉了揉眉心,看着窗外掠过略显萧瑟的早春田野,缓缓道:“宣传报道,发掘亮点是必要的,但不必刻意强求,更不要为了上新闻而搞花架子。‘三学’活动搞得好不好,关键看是否推动了工作,解决了实际问题。东洪底子薄,任务重,与其把精力放在争一时风头上,不如沉下心,把电厂项目的前期工作做扎实,把黄修国同志在农业局反映出来的平价肥指标问题解决好,让老百姓真正感受到变化和实惠。这才是最有说服力的‘新闻’。风头太盛,未必是好事,扎扎实实干出几件让群众记得住、让组织放心的实事,比什么都强。”
杨伯君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县长说的是。是我考虑浅了。”
车子继续行驶,广播里又换了一条新闻。我闭上眼睛,张叔那句“政声人去后”在耳边回响,还有下午他与于书记那场关于“三学”督导和干部调整的重要谈话。东原的这盘棋,随着于伟正书记手腕的渐次展开,正悄然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而我需要做的,就是在风云变幻中,守住初心,找准定位,一步一个踏踏实实,切不可风气太盛。
下午的时间,张庆合走进市委书记办公室,于伟正正伏案批阅文件,头也没抬:“庆合同志来了,坐。省里刚下来两个急件,我先签了,马上好。”他指了指沙发。
张叔依言坐下,顺手拿起茶几上最新一期的《求是》杂志翻看,神态从容。
于伟正快速地在几份文件上签下名字,合上文件夹,拿起桌面上一个贴着“三学办督导材料”标签的文件盒,走到张叔旁边的单人沙发坐下,摆了了准备深入交谈的架势。
“庆合同志,你看看这个。”于伟正打开文件盒,将里面厚厚一叠材料递给张叔,“这是‘三学办’前三期督导检查的综合材料。上面是督导通知,中间是各单位的考核打分表,阶段性汇报稿。”
张庆合接过来,一页页仔细翻看。材料整理得极为规范,条理清晰,从发现问题到提出整改要求,再到后续跟踪,环环相扣。
“这套督导反馈机制运行下来,效果比预想的要好啊。”于伟正身体微微前倾,语气带着一种运筹帷幄的自信,“整个督导工作,我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分了三个批次:第一批下沉区县,核心是看基层在‘三学’活动中,结合本地实际,在推动社会治理和发展经济方面拿出了什么实招新招;第二批聚焦市直单位,重点检验他们能否深刻领会市委意图,将学习成果转化为优化服务、提高效能的实际行动;第三批覆盖市属国有企业和高校,考察他们如何将活动要求融入教学科研和生产经营管理。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他不用看材料,便如数家珍般点出,“各单位差距很大。我们发掘了像东洪县公安局、光明区组织部这样的先进典型,也暴露出一批学习流于形式、作风浮夸甚至敷衍了事的反面案例。比如平安县存在学习不深入、走过场的问题,临平县主要领导对活动重视程度明显不够,说到主要领导不重视,老张啊,尤其是东投集团,行动严重迟缓,组织极其不力!还有市财政局、农业局……”
于伟正的手指在沙发扶手上轻轻点着,目光变得严肃起来:“庆合同志,这些暴露出的问题,性质很严重!这不仅仅是学习活动抓得好不好的问题,它深刻反映出一些地方和单位主要领导同志的组织观念、纪律意识淡薄,执行力严重缺失!往深了说,是对市委部署阳奉阴违,令不行禁不止!这关系到我们东原干部队伍的政治站位和执行力建设,关系到市委的权威能否畅通无阻地落实到最基层!” 张庆合听了之后,觉得于伟正书记这是要动人了。
“所以,我跟你通个气,”于伟正看着张庆合,语气不容置疑,“对于这些在这次督导中被点名为‘反面典型’的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我的意见很明确,必须进行调整!他们已不适合继续留在现在的关键岗位上。”
张叔放下手中的材料,眉头微蹙。他理解于伟正整肃作风的决心,但作为市长,也深知仅因为一次督导,就大规模调整主要干部可能带来的震动和后续影响。他斟酌着开口:“书记,您的担忧我完全理解。加强纪律性、提高执行力确实至关重要。不过,仅凭一次‘三学’活动督导考核的结果,就直接调整这么多单位的一把手,这个……力度是不是过猛了些?是否再给他们一个整改的机会?毕竟,有些考核指标,比如‘单位学习氛围浓厚’之类的表述,主观性较强,评判尺度也不完全统一。现在就动,恐怕难以完全服众,也容易让
于伟正显然预料到了张叔的顾虑,他微微摆了摆手,语气依旧坚定:“庆合同志,我们拿最典型的东投集团来说。全市动员部署会开了多久了?其他单位都动起来了,他们直到第二阶段都过去一半了,才想起来搞个动员会!齐永林同志在会上讲了什么?核心还是强调他的企业效益!对‘三学’活动的重大意义、核心要求,轻描淡写,一带而过!这是态度问题!是根本没把市委的部署放在眼里!这不是能力问题,是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出了偏差!这样的态度,你给他机会,他能真心整改吗?”
他目光扫过张叔,继续说道:“还有吴香梅同志!作为临平县委书记,‘三学’活动在临平是怎么开展的?浮在面上,沉不下去!方案抄抄转转,学习读读念念,不联系实际,不解决问题!这就是典型的‘两张皮’!在她那里,市委的要求变成了可做可不做的‘软任务’!这样的状态,怎么能带领一个县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她已不适合继续担任临平县委书记这个重要职务。”
张庆合对吴香梅是了解的,也一直很关心临平,这段时间以来,临平的表现实际上是可圈可点的,也是自己颇为器重的干部。但直接为吴香梅说情,倒是不一定能打动于伟正,张庆合搓着眼镜,不断酝酿。
于伟正话锋再次转回整体,“老张啊,形势逼人,不进则退。这次‘三学’活动以及督导工作,是我到东原后,经过深入调研和慎重思考,为整肃干部队伍作风、打开工作局面下的一步关键棋啊。目的只有一个:识别和选拔一批真正有担当、有能力、有闯劲,愿意为东原改革发展冲锋陷阵的干部!希望市长你能够理解和支持市委的这项决策。”
张叔听出于伟正话语中的决心,知道在吴香梅的事情上必须迂回。他想起方建勇的情况,主动提及:“书记啊,您说的都对,都很有道理。我补充一点啊,方建勇同志作为政府秘书长,兼任财政局长本就是个过渡性安排,他的主要精力也确实在市政府协调工作上。财政局长这个位置非常关键,责任重大,需要专职专责。我建议,在接下来的调整中,考虑让建勇同志卸下财政局的担子,专心做好秘书长的工作。”这既是对吴香梅解围,也是向于伟正表明自己无意争夺财政权这一关键岗位的人事安排权。
果然,于伟正听到这里,严肃的表情明显舒缓下来。财政局长的人选,对书记和市长都极为重要。张庆合的主动放手,是一种高度的政治默契。他点头表示认可:“嗯,庆合同志考虑得很周到。方建勇同志的情况我了解,原则同意你的建议。财政局长人选,三学活动结束后啊,我看市委组织部可以尽快物色合适人选,再上会研究。”
张庆合揣摩,说了方建勇的事情,自然就解了吴香梅的难题,就道:“书记啊,香梅同志啊是区县班子中少有的女书记,工作也有亮点,比如推动啤酒厂、电厂、饮料厂等项目建设。
他继续争取:“书记,香梅同志我还是很了解的啊,她担任临平县委书记时间不算长,工作上还是取得了一些成绩的,临平县已经是全市第三名……。是不是再给她一次机会?让她深刻检讨,拿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以观后效?”
于伟正沉默了片刻,似乎在权衡。最终,他勉强点了点头:“好吧,既然庆合同志你替她说话,那就再给吴香梅同志一次机会。让她拿出真正过硬的整改措施,下次督导,我要看到临平县脱胎换骨的变化!否则,坚决调整!”
两人又就东投集团的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于伟正详细列举了东投在党建弱化、决策随意、监管漏洞等方面的问题,坚持认为必须改变齐永林党政“一肩挑”的局面:“很多运行规范的国有企业都是党政分设、相互配合。东投集团也应该走这条路。让齐永林同志继续担任董事长、总经理,专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效益提升。党委书记由更熟悉党务、原则性强的同志担任,确保党的领导在企业不虚化、弱化、边缘化。这样分工明确,更有利于东投的长远健康发展。”
张庆合内心对齐永林在省里的关系网有所顾虑,但也明白这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因素在当前的形势下难以摆上桌面。况且,于伟正如今深得省委主要领导信任。他只能就事论事:“齐永林同志经营企业确实有一套,东投效益一直不错。我担心党政分设后,磨合不好,反而影响企业当前的经营势头。”
“这个不用担心。”于伟正显得很有把握,“职责清晰了,更能形成合力。只要人选得当,磨合期不会长嘛。东投是市里的龙头企业,市委市政府会全力支持其发展壮大,这一点请齐永林同志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