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晓阳与李朝阳 作品

第1164章 赵东返回东原,永林离开东投(第3页)

周海英看向赵东,语气带着一丝恳切:“赵主任,你跟昌全也熟,咱们不能看着他这么不明不白地栽进去啊!等下来之后,咱们细谈,想想办法,一起去找伟正书记说说情?总不能一棍子打死吧?”

赵东心里清楚,周海英和魏昌全关系密切,这是想拉自己去说情,但他已经从于伟正的态度里知道了魏昌全要是回来,必然是牢底坐穿。他放下茶杯,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海英啊,这事……现在正在风头上,纪委已经立案,公安机关也在追逃。我们这个时候去找书记说情,恐怕不太合适,也于事无补啊。相信组织上会依法依规,把事情查清楚的。”

唐瑞林这时接口道:“是啊,海英。现在案子还在查,我们贸然插手,反而不好。要相信组织,相信法律。”他举起酒杯,“来,不说这些了。今天主要是给赵东同志接风!欢迎赵主任马上回到东原!以后啊,咱们又能并肩作战了!干杯!”

唐瑞林这话,是放低了身段,身为政协主席,正厅级的干部,倒是颇有江湖大哥的感觉一般。

众人纷纷举杯,气氛重新热烈起来。周海英见赵东态度谨慎,唐瑞林也不支持,便不再多说,转而聊起了其他话题。

散席后,周海英开车送赵东回招待所。车上,周海英一边开车,一边看似随意地问道:“赵主任,这次回来,有什么打算?准备在哪个位置发光发热啊?”

赵东笑了笑:“服从组织安排,哪里需要就去哪里。”

周海英哈哈一笑:“你这话说的,太官方了!咱们哥俩还藏着掖着?我跟你交个底,下一步啊,我不想在市直单位待了。市直单位再好,也比不上去区县担任一把手!那才是领导干部,才可以做点工作嘛!不过,”他话锋一转,带着试探,“现在空缺的位置就两个,平安县长,东洪县委书记。赵主任啊你资历深,能力强,肯定是去干书记的料!”

赵东虽然喝了酒,但头脑保持着清醒。周海英这话,既是恭维,也是在探他的底。他含糊地应道:“书记的位置责任重大,我可不敢想。海英你年轻有为,思路活,我看你去哪个县都能干出一番成绩。”

周海英听出赵东的回避,也不再追问,只是笑着说:“咱们啊,都是给组织打工的,听安排呗!”

上午九点,东投集团5层高的总部大楼前气氛略显肃穆。两辆挂着市委牌照的黑色轿车缓缓驶入,稳稳停在大楼正门口。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林华西率先下车,他穿着深色夹克,神情沉稳。紧随其后的是贾彬,以及市委“三学办”的两名工作人员,组成了这次“回头看”的督导组。

集团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胡晓云早已带着党政办主任宋清仁等几名干部在门口等候。胡晓云脸上挂着笑容,快步迎上前去:“林书记,贾部长,各位领导,欢迎莅临指导!”

林华西伸出手与胡晓云礼节性地握了握,声音平静:“晓云同志,辛苦了。齐董事长呢?”他的目光扫过胡晓云身后,并未看到齐永林的身影。

胡晓云脸上笑容不变,语气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遗憾:“林书记,实在抱歉。齐董事长本来是要亲自迎接各位领导的,但临时接到省经贸委戚主任的紧急通知,一早就赶去省城参加一个重要会议了,实在抽不开身。他特意委托我代表集团党委,全程陪同督导组检查,并汇报工作。齐董事长让我转达他对市委督导组的欢迎和对林书记的问候。”

林华西闻言,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是淡淡地点了点头:“工作要紧啊。齐董事长不在,工作汇报由你负责也是一样。”

昨天市委常委会结束后,齐永林便知道了于伟正在会上点名批评东投集团的事。这位老领导显然是心里憋着一股气,故意避而不见,用“省经贸委紧急会议”这个借口来表达他的不满和无声的抗议。

“好的,林书记,各位领导,里面请。”胡晓云侧身引路,姿态恭敬。

一行人走进大楼,来到位于顶层的会议室。会议室宽敞明亮,长条会议桌两侧泾渭分明。督导组在会议桌一侧落座,东投集团方面由胡晓云带领宋清仁等几名中层干部坐在另一侧。

落座之后,林华西开门见山:“晓云同志,按照市委统一部署和于书记指示,我们这次来东投集团,主要是对‘三学’活动第一阶段督查中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回头看’。希望集团党委高度重视,实事求是地汇报情况,配合好督导组的工作。”

胡晓云脸上笑的恰到好处,两个酒窝很是惹眼,明明已经接近四十岁,但看起来不过是三十四五岁,带着一股成熟女人特有的韵味,连林华西都不觉得舔了下嘴唇。

胡晓云语气恭敬:“林书记,各位领导,欢迎莅临指导!我们集团党委对‘三学’活动高度重视,齐董事长本来要亲自参加座谈汇报,但临时接到省经贸委通知,去省城参加一个重要会议,实在抽不开身,特意委托我代表集团党委,向督导组汇报整改情况。”

林华西面无表情地点点头:“工作要紧。齐董事长不在,工作汇报由你负责也是一样。开始吧。”

胡晓云开始汇报,内容无非是加强了组织领导、深化了学习研讨、完善了制度机制云云,听起来整改措施不少,但具体成效如何,却语焉不详。

汇报结束后,督导组开始查阅资料、个别谈话。林华西作为市委常委,这些具体的工作自然是不参加,看了会资料后,林华西则被胡晓云请到了旁边的休息室。

“林书记,您喝点茶,休息一下。检查的事,让贾部长他们去忙。”胡晓云亲自给林华西泡茶。

林华西靠在沙发上,已经知道于伟正对东投集团很不满,是带着放大镜来找问题,林华西拿起一份报纸翻看,淡淡地说:“晓云同志,你去忙你的吧,不用陪我。我看看报纸。”

胡晓云见状,识趣地退了出去。

临近中午,贾彬拿着几份材料来到休息室找林华西汇报。

“林书记,情况……不太理想。”贾彬压低声音,“我们仔细核对了整改台账和支撑材料,发现很多措施流于形式。比如,他们上报的‘深入基层调研解决实际问题’,只有简单的调研报告,没有具体解决了哪些问题的佐证;‘开展专题研讨形成发展思路’,研讨记录倒是不少,但形成的所谓‘思路’都是泛泛而谈,没有结合东投实际的具体举措。学习笔记、心得体会倒是收了一大堆,但内容雷同,一看就是应付差事。总体感觉,整改浮在面上,没有触及思想根源,也没有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际成效。”

林华西静静地听着,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他放下报纸,沉吟片刻,说道:“整改成效大不大,一切以事实为准。不夸大,也不遮掩。如实记录。”

“是。”贾彬应道。

两人返回会议室。林华西在主位坐下,环视了一圈东投集团的干部,目光最后落在胡晓云脸上,声音沉稳而带着不容置疑的份量:

“晓云同志,各位东投的同志。根据督导组刚才查阅资料、个别谈话了解的情况,结合你们刚才的汇报,请贾彬同志代表市委‘三学’活动领导小组,反馈一下初步意见。”

贾彬拿起眼镜带上,请咳一声,语气加重:“东投集团党委对上一阶段督查反馈问题的整改工作,重视程度有所提高,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整改成效不明显,距离市委的要求和干部群众的期待,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思想认识提升不够到位,学用结合不够紧密,整改措施针对性不强,形式主义问题依然存在。综合来看,属于整改不力!”

“整改不力”四个字,如同重锤敲在每个人心上。会议室里瞬间鸦雀无声。胡晓云脸上的笑容僵住了,宋清仁等人更是脸色发白。

胡晓云深吸一口气,强作镇定地辩解道:“林书记,各位领导,我们集团确实做了很多工作,可能……在材料整理和汇报上还有不足。但齐董事长一直强调,企业最终还是要看效益。今年一季度,我们集团各项经济指标都超额完成了计划,特别是外贸出口和几个民生的项目,势头非常好。这也算是‘三学’活动推动发展的一个体现吧……”

贾彬摆摆手,打断了她:“晓云同志,经济效益是重要,但不是全部!‘三学’活动的核心是解决思想问题、作风问题,为长远发展打基础。不能只看眼前的经济指标,更要看思想观念的转变,看担当作为的精气神!整改不力就是整改不力,这是督导组的集体意见!希望东投集团党委,特别是齐永林同志,要深刻反思,端正态度,拿出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再整改!督导组会持续关注!”

贾彬与胡晓云前后交流了十多分钟,胡晓云也没有说服贾彬。

看大家都不在说话,林华西说道:“今天的‘回头看’就到这里。整改报告,请东投集团党委认真研究后,五日内报市委‘三学办’和市纪委。散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