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4章 赵东返回东原,永林离开东投(第2页)
他走到林华西面前,声音放缓了些,但分量更重:“这次‘回头看’,目的很明确:第一,要督促东投集团党委真正重视起‘三学’活动,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上,要真正解决思想问题、作风问题!第二,要帮助他们查找管理上的漏洞,特别是权力运行监督、重大决策程序、财务资金监管等方面的薄弱环节!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于伟正的目光变得异常深邃,“是要给齐永林同志提个醒!给他敲敲警钟!让他明白,东投集团不是独立王国!党的领导必须加强,监督制约必须到位!希望他能理解市委的良苦用心,主动配合,切实整改存在的问题,避免东投集团因为管理失控而走上歪路,最终害了企业,也害了他自己!”
林华西感受到了于伟正话语中的沉重分量。他深知这个任务的敏感性和艰巨性。齐永林不是魏昌全,他的地位、资历、人脉都非同一般。这次“回头看”,恐怕不会这么容易。
但他更清楚,作为纪委书记,作为市委班子成员,他责无旁贷。他目光坚定地看着于伟正,声音沉稳有力:“书记,我明白了!请您放心,我一定亲自带队,按照您的指示,认真组织好这次对东投集团的‘回头看’工作。坚持实事求是,注重方式方法,既查找问题,也帮助改进,争取达到预期的效果。”
“好!”于伟正重重地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一丝难得的、带着疲惫的欣慰,“华西同志,我相信你能把握好这个度。记住,我们的目的不是整人,是治病救人,是防患于未然!是为了东投集团更好,也是为了东原更好!”
“明白,书记!”林华西再次郑重应道。他知道,这是一场可能更加微妙的较量,暗自感慨,这是都不好惹啊。
林华西走后,这时,办公室门被轻轻敲响。赵东推门走了进来。
“书记。”赵东轻声唤道。
于伟正转过身,看到是赵东,脸上的怒色缓和了一些,但眉宇间的疲惫和沉重依然清晰可见。他松了松领带,解开了衬衣的第一粒扣子,指了指沙发:“小赵来了,坐吧。”
赵东在于伟正对面的沙发上坐下,看着于伟正略显憔悴的脸色和桌上烟灰缸里满满的烟头,关切地问:“书记,您看起来……心情和状态不太好?是不是太累了?”
于伟正没说话,只是拿起桌上的那份调查报告,递给了赵东:“你自己看看吧。”
赵东疑惑地接过报告,翻开一看,当看到“473万元”这个数字时,他倒吸一口凉气,眼睛瞬间瞪大:“473万?!这……这怎么可能?!魏昌全他……他胆子也太大了!”他快速浏览着报告内容,越看越心惊,“这……这简直是丧心病狂!”
于伟正掐灭手中的烟头,又续上一支,声音带着一种深深的疲惫和痛心:“看到了吧?这就是东原的现状!病入膏肓!我如果还不狠刹这股歪风邪气,东原就真的无药可救了!动辄就是几百万的大案!放眼全国,有几个地方像我们这样?越贪越穷,越穷越贪!随便哪个领域,哪个部门,只要深挖,就没有不存在问题的!大官大贪,小官小贪,这些年,这些领导干部的良心都被狗吃了!我不对这些王八蛋下死手,不枪毙几个,镇不住人啊!”
赵东看着于伟正激动的样子,颇为少见。于伟正在担任组织部长的时候,总是以笑脸带人,再加上长的面善,不少干部对于伟正的评价都是平易近人,有亲和力。
赵东犹豫了一下,还是低声提醒道:“书记,魏昌全……他毕竟是周鸿基秘书长的秘书……”
“周鸿基秘书长的秘书怎么了?”于伟正打断他,“管不了那么多了!敢这么肆无忌惮贪污的,哪个没关系?哪个没背景?就因为他是周秘书长的秘书,我们就网开一面?那党纪国法何在?老百姓会怎么看我们?!”他夹着烟挥着手,“不拿下这些特殊的干部,东原就不会有好日子过!这个口子,绝不能开!”
他说完,又狠狠吸了一口烟,因为吸得太急,呛得咳嗽了几声。
赵东看着于伟正咳得微微弓起的背,心里一阵发酸,忍不住劝道:“书记,您这样抽烟,身体扛不住啊……”
于伟正摆摆手,止住咳嗽,声音沙哑:“离开烟不行,压力太大。”他重新坐回椅子上,目光望向窗外沉沉的天空,坦然道“我知道,现在很多人骂我,说我搞‘三学’是形式主义,说我枪毙人手段太狠。但是小赵啊,你看到了,现在的干部,思想上出了大问题!盲目自大,不思进取,安于享乐,抵触学习!根子烂了!不狠下心来刮骨疗毒,行吗?‘三学’活动,就是要解决思想根源上的问题!所以我才会发这么大火!”
这是赵东第一次看到于伟正如此卸下包袱,像一个疲惫的长者般对一个下属袒露心声。他之前在东原的朋友圈里,听到不少关于于伟正脾气暴涨、骂人成性的议论,甚至有些话很难听。但此刻,看着眼前这位为了东原呕心沥血、顶着巨大压力也要坚持原则的老领导,赵东心里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有理解,有敬佩,也有一丝心疼。
赵东沉默片刻,轻声说:“书记,我理解您的难处和决心。钟毅同志在任期间,可能……太软了些。”
于伟正闻言,沉默了片刻,才缓缓开口:“钟毅同志……是宅心仁厚。但当一个管理近千万人口的地级市一把手,宅心仁厚……有时候未必是个褒义词。”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一丝沉重,“他在选人用人上,山头主义太盛。全市二十二个区县一把手的岗位,平安县出来的干部就占了四分之一还多!”他掰着手指头数了起来,“郑红旗、吴香梅、廖自文、孙友福、李朝阳、张云飞……都是县区党政一把手!这怎么得了?!我不否认这些干部能力都不错,但是,平安县的干部优秀,不能代表其他县区的干部就不优秀!这让其他县区的干部怎么看?大家还怎么有干劲?怎么安心工作?”
他掐灭烟头,目光变得坚定:“所以,我必须给其他干部信心!给他们舞台!‘三学’活动,就是要打破这种固化的格局,发现人才,选拔人才,营造一个公平竞争、风清气正的环境!清理东原官场的乱象!” 赵东深以为然地点点头:“书记,您说得对。东原确实需要一场彻底的变革。我……我想回来,在您身边工作,为您分担一点压力。”
于伟正看着赵东诚恳的眼神,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你有这个心就好。不过,你已经是正县级干部了,再回来给我当秘书,没出息了。原本我计划让你留在省委组织部的,那里平台更高。但是,”他话锋一转,“省委组织部新来了常务副部长,情况有些变化。你回来也好,东原现在正是用人之际。”
他沉吟了一下,继续说道:“这样吧,现在人事冻结期还没过。你先到‘三学办’挂个第二指导组组长的名,熟悉一下情况,参与督导工作。等人事解冻之后,再统一考虑安排。你看怎么样?”
赵东跟随于伟正多年,深知这位老领导用人大胆,思路开阔,此刻肯定是在做全局性的通盘考虑。既然于伟正点到了平安县干部扎堆的问题,那么下一步人事调整,平安系干部必然会有不小的变动。自己这个时候回来,正是机遇。
“我坚决服从组织安排!”赵东立刻表态。
赵东回到市委不久,周海英的电话就打了过来。
“赵主任!听说你回来了?怎么也不提前招呼一声?太不够意思了!”周海英的声音热情洋溢。
“海英啊,刚安顿下来,还没来得及联系大家。”赵东笑着回应。
“晚上有空没?给你接风!地方定好了,光明区委招待所!常云超做东,丁洪涛、丁刚、冉国栋他们都来!贾彬我也叫上了!”周海英快人快语。
赵东略一沉吟,知道既然回到了东原,就要融入东原,便答应了:“行啊,老朋友们聚聚也好。”
晚上,光明区委招待所一间宽敞的包间里,灯火通明。光明区委书记常云超、市交通局长丁洪涛、市公安局党委委员丁刚、市反贪局长冉国栋、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贾彬,再加上周海英和赵东,围坐一桌。光明区长令狐也在座,他以前在临平县当副县长时,赵东是县委副书记,两人是老搭档。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气氛热烈起来。大家相互敬酒,叙旧聊天。周海英端着酒杯站起来:“各位,静一静!一会儿啊,还有个重磅人物要来!”
话音刚落,包间门被推开,市政协主席唐瑞林笑容满面地走了进来,抱拳道:“抱歉抱歉,各位,来晚了!自罚三杯!”说着,拿起分酒器倒了三杯白酒,仰头一饮而尽,动作豪爽。
众人纷纷起身相迎,让出主位。唐瑞林也不客气,在主位坐下。话题自然就转到了最近震动东原的魏昌全案上。
周海英放下筷子,叹了口气:“唉,昌全这次……真是糊涂啊!我听说,那四百多万的窟窿,全算他一个人头上了?这怎么可能嘛!他魏昌全再大胆,一个人能吞下这么多?我看啊,十有八九是被农业开发总公司那帮老油子给坑了!拉他出来顶雷!”
唐瑞林微微蹙眉,没有接话。贾彬低头吃着菜,仿佛没听见。赵东端着茶杯,不动声色地听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