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晓阳与李朝阳 作品

第1168章 黄修国表示没钱,于伟正以退为进

在市农业局会议室里,阳光透过蒙尘的玻璃窗,斜斜地照在铺着墨绿绒布的长条会议桌上,空气里浮动着细微的尘埃。 黄修国坐在我对面,双手交叠放在桌上,他刚从东洪县副县长调任市农业局主持工作不久,脸上还带着几分基层干部特有的质朴和拘谨,此刻面对我这个老领导兼县长提出的“百万资金”要求,也是显得有些手足无措了,当天魏昌全来,黄修国全程在场,确实没有提具体的金额。

“李县长,”黄修国清了清嗓子,声音带着干涩,“您说的这个一百万的资金支持……魏昌全同志在的时候,确实在县里工作会议上提过一嘴,说是要支持东洪搞特色经济作物种植示范基地。但最近这几天,我们班子啊,都还在对账。”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坐在他左右两侧的几位副局长和总农艺师,像是在寻求支持,又像是在撇清责任,“魏昌全同志这个人,您是知道的,有时候……说话比较……嗯,比较有魄力,但落实起来……”

他话没说完,但意思已经很明显——魏昌全当初在东洪县夸下的海口,很可能是空头支票,甚至是个人行为,根本没走局里的正式程序。如今魏昌全失联,这笔钱就成了无头账。

坐在我旁边的常务副县长曹伟兵,是个急性子,闻言眉头一拧,声音不由得提高了几分:“老黄啊!你这话说的!魏昌全他当时可是代表市农业局,在县长办公室拍着胸脯保证的!现在他人跑了,你们局里一句‘没依据’就想把这事抹了?这可不行啊!”他带着半开玩笑的语气,那意思就是管他有没有兔子,先放两枪再说。

黄修国被曹伟兵这一通抢白,脸涨得更红了,连忙摆手:“曹县长,您别激动,我不是这个意思!局党组啊绝对没有耍赖的意思!”他转向旁边一位头发花白、戴着厚厚眼镜的分管财务的副局长,“老刘,你是管账的,你给李县长、曹县长说说,咱们局里现在……账上是个什么情况?”

被点名的刘副局长推了推眼镜,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慢吞吞地翻开面前一个磨破了边的笔记本:“李县长,曹县长,各位领导。咱们市农业局啊,就是个清水衙门,不像人家财政、交通那些大户。每年的经费,省里拨一点,市财政挤一点,大头都用在人头经费和日常运转上了。去年底,魏昌全同志……嗯,就是出事前,还挪用了省里拨下来的部分农技推广专项资金,去填补他那个农业开发总公司搞什么‘三产’的窟窿,现在省厅还在追查这笔钱的下落……局里账上现在……别说一百万,就是十万块的活钱都难凑出来啊!眼瞅着下个月全局干部职工的工资都还没着落呢……”他一边说,一边摇头叹气,一副愁云惨淡的模样。

坐在我对面的晓阳,作为市政府派驻东洪工作组的组长,此刻正低头专注地看着手里的笔记本,手中的钢笔在纸页上看似随意地划拉着。但我眼角的余光瞥见,她握着笔的手指微微收紧。她始终没有抬头看我,但我知道,她心里肯定在骂我“狮子大开口”。一百万,对一个连工资都发不出的市农业局来说,没有上级补贴支持,根本拿不出来。

黄修国看着刘副局长诉完苦,脸上挤出一丝苦笑,对着我诚恳地说:“县长,您看……魏昌全同志当初承诺的,我们农业局班子认!他代表的是组织,不是他个人。但是,眼下局里确实困难,一下子拿出一百万,实在……心有余力不足啊。”他顿了顿,像是下了很大决心,“这样行不行?您容我们班子内部再仔细盘一盘家底,看看哪些项目能挤一点,哪些专项资金能调整一下用途,或者……我们向省厅打报告,看能不能争取点特殊支持?总之,我们一定想办法,尽快给东洪县一个答复!魏昌全同志放出去的话,我们农业局想办法兜底!”

他这番话说得既表明了态度,又留足了余地,还巧妙地把责任推给了“班子集体研究”和“向上争取”,滴水不漏。我心里清楚,这“尽快答复”多半是遥遥无期了。但黄修国能做到这一步,已经算是给了我这个年轻的老领导天大的面子。毕竟,他现在是市农业局主持工作的副书记,屁股决定脑袋,首要任务是稳住市局的摊子,而不是替前任擦屁股。

“修国同志有这份心,有这份担当,我很理解,也很感谢啊。”我点点头,语气平和,没有流露出丝毫失望,“东洪的情况你也清楚,底子薄,老百姓盼发展盼得眼睛都绿了。魏昌全当初承诺的那笔钱,对东洪的冬小麦套种西瓜推广项目至关重要。既然局里眼下有困难,我们县里也理解。这样吧,”我看向黄修国,“我们县里先自己想办法筹措一部分启动资金,把架子搭起来。农业局这边呢,也请修国同志和各位领导多费心,帮我们盯着点省里、市里的政策动向,有合适的项目资金,优先考虑考虑我们东洪。咱们共同努力,争取把这个事办成,给老百姓一个交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黄修国如释重负,连连点头:“一定!一定!县长您放心,东洪的事就是我黄修国的事!有消息我第一时间向您汇报!” 接下来,刘超英、刘进京、曹伟兵等人又和黄修国以及农业局的几位技术干部详细讨论了冬小麦套种西瓜的技术要点、市场前景和可能面临的风险。会议室里的气氛总算缓和下来,大家就事论事,讨论得还算热烈。

眼看墙上的挂钟指针指向了十二点半,黄修国热情地招呼大家去农业局旁边的农业宾馆吃顿便饭。晓阳这时才抬起头,合上笔记本,脸上带着公事公办的微笑:“黄书记,李县长,各位,我就不去了。下午市委那边还有个协调会,我得赶回去准备材料。你们慢慢吃,好好聊。”她说着,目光不经意地扫过我,带着一丝催促。

我自然明白她的意思,起身道:“我送送晓阳秘书长。”

在众人理解的目光中,我和晓阳一前一后走出会议室。走廊里空无一人,只有我们两人的脚步声在回响。走到门口时,晓阳脚步顿了一下,我也默契地停了下来。

“你们东洪的干部,现在胃口都这么大了?”晓阳压低声音,语气带着一丝嗔怪和无奈,她微微侧头,用只有我们两人能听到的声音说,“张口就是一百万,你这是要把黄修国架在火上烤啊?他才上去几天?脚跟都没站稳!”

我苦笑一下,低声解释:“这不是没办法吗?魏昌全当初当着面夸下的海口,现在人跑了,县里眼巴巴等着呢。我不来要这笔钱,怎么跟下面交代?黄修国现在坐这个位置,他不兜着点,谁兜?”

晓阳白了我一眼,那眼神分明在说“就你理由多”。她没再纠缠这个话题,而是警惕地看了看走廊两头,确认没人后,身体微微向我这边倾斜,声音压得更低,几乎成了气声:“前两天常委会……吵翻了。”

我心里咯噔一下:“真的是东投的事?”

“嗯。”晓阳点点头,语速极快,“于书记要动齐永林党委书记的位置,没通过。张市长、王市长、林书记都投了反对票。会上气氛……很僵。最后勉强达成妥协,派了个工作组下去,组长很有可能是平安县委副书记贾彬。”

于伟正竟然在常委会上受挫了?而且反对力量如此强大?张叔和瑞风市长都是反对票,这背后传递出的信号,极其复杂而微妙。

“贾彬?”我迅速在脑海里搜索这个人的信息,“就是以前市委组织部担任副部长?后来下放到平安县当副书记的?”

“对,就是贾书记。”晓阳肯定道,“有人私下给我说的,于书记点的将,八成估计是他。估计是想用自己熟悉的人去盯住东投。但齐永林是什么人?能买他的账?我看啊,去了也不好办。”她说完,又深深看了我一眼,眼神里带着提醒和一丝忧虑,“你心里有数就行。少喝点,我走了。”说完,她不再停留,转身快步向楼梯口走去,高跟鞋敲击地面的声音清脆,很快消失在楼道里。

我站在原地,消化着这个消息。于伟正锐意改革,手段强硬,没想到在东投集团这个关键节点上没有通过。张叔、王瑞凤、林华西……这些重量级常委的反对,意味着于伟正在东原的权威并非铁板一块。派贾彬下去,与其说是监督指导,不如说是于伟正不甘心失败的一次迂回布局。可以预见,东投集团内部的权力斗争将更加激烈。而这一切,都可能对东洪产生难以预料的影响——东投集团在东洪的投资项目可不少。

回到会议室,黄修国他们还在等我。我迅速调整好情绪,脸上重新挂上笑容:“不好意思,让各位久等了。晓阳秘书长那边有点急事。走吧,吃饭去!”

农业宾馆的包厢里,气氛比会议室轻松了许多。几杯高粱红下肚,黄修国脸上的拘谨也褪去了不少。曹伟兵更是放开了嗓门,几杯酒下肚,他拍着黄修国的肩膀,声音洪亮:“老黄!咱们可是一个战壕里爬出来的老兄弟!你在东洪当副县长的时候,咱们一起啃过多少硬骨头?现在你高升了,到了市里,可不能忘了咱们东洪的穷乡亲啊!以后农业局有啥好政策、好项目,你得多想着点咱们娘家!谁要是敢欺负你老实人,你告诉我老曹!我第一个不答应!”他这话半是玩笑半是认真,既是给黄修国撑腰,也是在提醒在座的农业局其他领导——黄修国是我们东洪出来的人,你们得给面子。

黄修国连连点头,端起酒杯:“曹县长,刘主任,各位领导,同事!我黄修国能有今天,离不开东洪的培养,离不开李县长和大家的支持!我永远是东洪的干部!这杯酒,我敬大家!感谢东洪对我的培养!以后局里工作,还需要各位老领导多指点,多支持!”说完,一饮而尽。

农业局的几位副局长也纷纷举杯附和,场面话说了不少。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话题又不可避免地绕回到资金问题上。黄修国借着酒意,拉着我的手,推心置腹地说:“县长,那一百万……扯大了啊。不过啊,我这两天就召集班子开会,把局里能挤的钱都挤一挤,再打报告向省厅求援!砸锅卖铁,我也给您凑个二三十万先启动起来!剩下的,咱们再慢慢想办法!您看行不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话说到这个份上,已经是黄修国能力的极限了。我还能说什么?只能端起酒杯,和他重重一碰:“修国,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东洪的老百姓会记住你的情!来,干了!” 下午,市委小会议室。窗帘拉上了一半,挡住了部分西晒的阳光,室内光线略显柔和。椭圆形的会议桌旁,只坐了五个人,却弥漫着一种无形的压力。

市委书记于伟正坐在主位,市长张庆合、常务副市长王瑞凤分坐两侧,组织部长李学武和市委秘书长郭志远坐在下首。阵仗不大,议题只有一个——东投集团“三学”活动整改工作组组长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