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1章 更大的局
路灯次第亮起时,赵长天走进一家打印店。
“老板,打印私密文件。”
他将u盘插入电脑,屏幕上跳出《华南片区业主需求分析报告》。
里面的“电梯故障”“水管老化”数据被放大了30%。
打印机吐出纸张的间隙。
他注意到老板正在看广市卫视的新闻——
正是他上午接受采访的片段,画面中陈立的慌乱表情被剪辑得格外清晰。
“这领导挺有魄力。”
老板指着电视说。
他没有认出赵长天。
“改革嘛,总得有人敢闯。”
赵长天笑着接过文件,用牛皮纸袋装好。“
这些资料帮我粉碎。”
回到酒店房间,赵长天打开笔记本电脑。
屏幕亮起时,王强发来的监控录像已经加密传输完毕。
他戴上耳机,拖动进度条——
王立正在办公室里打电话,手指反复敲击桌面。
窗外的夕阳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落在墙上的“优秀团队”锦旗上。
“老高啊,那小子今天又搞了个什么热力图......”
王立的声音断断续续,“说是要数据治企,我看就是针对咱们......”
赵长天暂停视频,给王强发消息:“录音整理成文字。
重点标红‘老高’和‘针对咱们’。”
刚向王强交代完,李诗涵发来一份文件:《王立银行流水分析报告》。
赵长天点开看了两眼。
2012年11月的一笔50万转账格外醒目。
附言栏写着“苗木采购款”——
那时华南片区根本没有绿化项目。
他冷笑一声,将文件拖进“待处理”文件夹。
里面还躺着高文军和陈宇泽旧部的17份类似报告。
翌日,早晨八点多。
司机老陈来接赵长天。
不是去公司,而是前往黎光建材中心——
这是属于集团的产业。
半个小时后,商务车抵达目的地。
黎光建材交易中心的旋转门吞吐着西装革履的商人。
玻璃幕墙映出赵长天乘坐的黑色商务车。
赵长天刚下车,李诗涵迎了上来——
“赵总,林经理在侧门等您。”
“嗯!”
赵长天微笑着冲她点点头。
赵长天走过大厅时,注意到电梯口的电子屏正在播放黎光重工的宣传片。
画面里王崇仁董事长站在集团总部楼顶,背后是东方明珠塔。
招标大厅的空调设定在24c,但仍压不住三十余人的体热。
8家供应商围坐在椭圆形会议桌旁。
桌面的木纹被擦得发亮,倒映着众人紧绷的脸。
林晚晴坐在左侧第三位。
赵长天缓步走上主席台。
皮鞋跟敲击地面的声响在墙角产生回音。
他注意到王立的供应商代表正在啃指甲。
那人左手虎口的淡色胎记呈不规则形状,像片褪了色的枫叶。
“抱歉,来晚了。”
赵长天将公文包放在“评审席”。
“黎光不搞虚的,今天只有一个规矩——”
他顿了顿,指尖敲了敲主席台上“公平公正”的铜牌。
铜牌边缘有处磕痕,像是被钥匙砸过,“价低者得。”
一家建材的代表刚开口报出“385元/吨”。
赵长天突然抬手打断:“林经理负责的27个小区,上个月把水泥成本压到了360元——
你们是觉得华南片区的管理能力不如市场行情?”
会议室里响起细微的抽气声。
林晚晴的背瞬间挺直,后颈的碎发被空调风吹起。
她想起昨晚李诗涵给她发的消息:“赵总说,标杆数据就定360。
小数点后两位都不能改。”
此刻,这个数字像把刀。
刀刃上还凝着虚拟的血珠,直抵所有供应商的喉咙。
“赵总,我们的成本确实......”
永昌建材的王老板试图解释。
领带夹上的“永昌”logo在灯光下闪了闪。
那是他前年去香港定制的,花了八千块。
“王老板,令郎在沪市交大读机械专业吧?”
赵长天从公文包抽出一份简历打印件。
纸页边缘有打印机卡纸的褶皱,“黎光旗下的重型机械公司今年校招。
‘定向培养生’名额只有五个——”
他顿了顿,“听说竞争很激烈。”
王老板的脸瞬间一变,右手不自觉地摸向西装内袋。
那里装着儿子的推荐信。
“下面请宏图建材报价。”
李诗涵把话筒递给宏图建材的一位女性代表——
宏图建材,是林晚晴管辖区域的合作商。
“宏图报价350元/吨。”
她的声音平稳,左手按住文件夹边缘,防止纸张发抖,“并承诺将运输损耗率从行业平均的8%降至5%。”
会场陷入死寂。王立的供应商代表们交换眼神。
其中一人的指尖在桌面上敲出摩斯密码般的节奏。
“按照流程,现在进入资质审核环节。”
赵长天打破沉默。
他翻开李诗涵递来的标书,“首先是永昌建材——”
他突然皱眉,“检测报告上的公章是复印件?
按照集团招标管理办法第17条,应作废标处理。”
王老板猛地站起,木椅与地面摩擦发出“吱呀”声。
“赵总,我们昨天明明提交了原件!”
他的声音带着颤音。
“这我就不清楚了,”
赵长天摊开手。
“或许是物流出了问题——
对了,你们用的‘速达快递’,和黎光有长期合作。”
会场后排传来压抑的笑声。
赵长天知道,速达快递的仓库里——
此刻正堆着二十箱未拆封的标书原件。
每箱都用黄色胶带封着,胶带上印着“王立亲启”的字样。
接下来的半小时,赵长天以“参数不符”“流程违规”等理由连续废掉5家非关联企业的标书。
只剩下三家关联供应商。
当最后一份废标通知宣读完毕。
王立的脸色铁青。
手指关节抵着太阳穴,像是在压制即将爆发的头痛。
“赵总,这似乎有失公允。”
王立终于开口,声音沙哑,“剩下的三家供应商。
都是林经理管辖片区的老合作伙伴,这算不算‘内定’?”
赵长天抬头,目光与王立相撞。
“王经理觉得不公?”
他微笑着站起身,走向王立的座位。
皮鞋踏过地面的瓷砖缝,每一步都精准踩在黑色填缝剂上。
“那好,我把评标权交给你——
你来决定,哪家该留,哪家该走。”
会场空气凝固。王立看着赵长天递来的话筒。
他想起一位老领导退休前说的话:“在黎光,别轻易接别人递来的刀。”
此刻,这只话筒就是把刀。
刀柄上刻着“责任”二字,刀刃上凝着“违规”的霜。
“我......服从公司安排。”
王立别过脸,目光落在窗外的香樟树上。
有片树叶正从枝头飘落,晃晃悠悠地坠向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