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9章 强势开场(第2页)
但他也担心,如果项目失败,自己的职业生涯将会受到严重影响。
他反复思考着周海琼的方案。
试图找出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思考应对之策。
“市场推广方面,或许可以采用一些创新的营销手段。
提前预热新市场。”
孟昭明在笔记本上记录下自己的想法。
他打算明天与周海琼分享这些想法。
同时也提醒她注意项目扩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市场风险。
采购处一科科长林晓峰同样没有闲着。
他深知采购处在项目扩张中的重要性。
也明白自己支持周海琼的方案意味着更大的责任。
他在整理着各类物资供应商的资料。
评估着不同供应商的价格、质量和供货能力。
他希望能在项目启动前,确定一批优质的供应商,确保物资的稳定供应。
“如果项目真的推进,采购成本的控制将是关键。”
林晓峰一边整理一边思考着如何与供应商谈判。
争取更优惠的价格和更好的合作条件。
在这个夜晚,黎光物业的不同角落。
每个人都怀揣着自己的想法和担忧,为公司和自己的未来暗自努力。
翌日,早晨的阳光如利剑般穿透窗户——
直直地洒落在赵长天的办公桌上。
光影之中,微尘如细小的精灵般肆意舞动。
赵长天端坐在办公桌前。
眼睛盯着电脑屏幕上公司业务数据图表。
可心思却全然不在这图表之上。
而是思索着与周海琼昨天的争执。
赵长天并非顽固不化之人。
他清楚自己在处理周海琼的问题时,态度或许过于强硬。
没能充分给予她表达想法的机会。
才使得矛盾进一步激化。
然而,他性格中的强势成分,决定了他在原则问题上绝不会轻易动摇。
经过再三考虑,他决定主动出击。
以一种强势且不失策略的方式来缓和矛盾。
找到一个能平衡各方利益、确保公司稳定发展的最佳方案。
上午9点,赵长天按下办公桌上的内部通话键。
“通知市场拓展处孟昭明,让他立刻到我办公室。”
话语简短而干脆,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仅仅过了几分钟,门外便传来一阵略显急促的敲门声。
“进来!”赵长天说道。
孟昭明轻轻推开门,小心翼翼地走了进来。
他的目光与赵长天那锐利如鹰的眼神交汇。
心中不禁“咯噔”一下。
一种莫名的紧张感瞬间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赵总,您找我。”
孟昭明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稳一些。
可微微颤抖的语调还是泄露了他内心的忐忑。
赵长天并没有立刻回应。
他那如炬的目光紧紧盯着孟昭明。
仿佛要将他内心的想法看穿。
片刻后,他指了指对面的椅子,示意孟昭明坐下。
随后,赵长天双手交叉在胸前,身子微微前倾。
目光愈发锐利,语气严肃地说道:“昭明,昨天公司会议上的情况。
你应该很清楚。
现在,我要你坦诚地告诉我。
为什么你会支持周副总的快速扩张方案?”
孟昭明犹豫了片刻,额头上微微沁出了汗珠。
他深知赵长天的强势作风。
此时面对这直接而犀利的质问。
心中犹如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但他也明白,在赵长天面前容不得半点隐瞒。于是,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内心的紧张。
缓缓说道:“赵总,周副总之前明确表态。
她有十足的信心说服您接受这个方案。
而且,从市场拓展处的角度来看。
这个方案确实能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机遇。
通过市场调研,我们发现周边城市对智慧养老服务的需求极为旺盛。
市场潜力简直超乎想象。
如果能抓住这个机会,我们部门的业绩肯定能实现大幅增长。
在公司的地位也会随之提升。
所以,我们才选择支持周副总。”
“啪!”
赵长天突然用力拍了下桌子,猛地站起身来。
脸上的表情瞬间变得极为严厉。
大声呵斥道:“你们身为公司的骨干,做决策竟然如此草率!
仅仅因为周副总说能说服我,你们就盲目跟从?
公司的发展方向岂是儿戏。
能仅凭一人之言就随意更改?
市场机遇固然重要,但公司的稳定发展才是根基!
你们有没有想过,一旦扩张失败——
对公司声誉和未来发展将造成多么严重的后果?
这不仅会让公司多年来积累的口碑毁于一旦。
还可能使公司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你们肩负着公司发展的重任,怎能如此不负责任?”
孟昭明被这突如其来的呵斥吓得一哆嗦。
脸色瞬间变得煞白如纸。
他下意识地站起身来,低着头,身体微微颤抖。
声音带着一丝恐惧地说道:“赵总,我们错了。
其实我们心里也清楚这个方案存在风险。
只是当时被眼前的机遇冲昏了头脑,没有考虑周全。
您放心,我们以后一切都听您的。
绝对唯您马首是瞻!
我们会深刻反思自己的行为,以公司的利益为重。
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
赵长天看着孟昭明这副诚惶诚恐的模样,稍稍缓和了一下语气。
但依旧严肃地说道:“我并非反对公司发展。
相反,我比任何人都希望公司能够不断壮大,在行业中占据一席之地。
但发展必须建立在稳健的基础之上,不能盲目冒进。
你们长期在市场一线摸爬滚打,对市场的变化最为敏感。
现在,你仔细想想,有没有什么办法——
既能降低风险,又能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
我需要你给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
而不是只看到眼前的利益。”
孟昭明听了赵长天的话,心中暗暗松了一口气。
他赶忙重新坐下,眉头紧锁,陷入了沉思。
片刻后,他小心翼翼地说道:“赵总,我觉得或许可以先选择——
一两个周边城市进行小规模试点。
通过小规模试点。
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当地市场的实际情况。
包括市场需求、竞争态势、政策环境等等。
同时,也能在相对较小的范围内积累经验。
摸索出一套适合当地市场的运营模式。
而且,小规模试点能有效控制风险。
即使出现问题,对公司整体的影响也不会太大。
如果试点成功,再逐步扩大规模。
这样既能试探市场,又不至于让公司陷入太大的困境。
您觉得这个办法可行吗?”
赵长天微微点头,坐回到椅子上。
目光紧紧盯着孟昭明,说道:“嗯,这个想法有一定的可行性。
但小规模试点也不能掉以轻心。
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每一个环节都要考虑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