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第2页)
彼时的工业园区正处于蓬勃发展的关键时期。
急切地渴望着先进设备的注入。
以提升工业生产水平。
从而在时代的发展浪潮中抢占先机。
而另一部分则被送往了京城的车辆厂。
车辆厂对于何雨柱而言。
有着特殊的意义。
那里是他曾经挥洒汗水、辛勤耕耘的地方。
一砖一瓦都承载着他的回忆。
从最初踏入工厂的青涩学徒。
到逐渐成长为技术骨干。
他的青春岁月都留在了这里。
更为重要的是。
车辆厂作为一级部下属极为重要的生产基地。
在国家的工业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些数控车床的到来。
无疑将为其注入新的活力。
助力其在生产制造领域迈出更为坚实的步伐。
有了这些数控机床的加入。
整个车辆厂仿若被注入一剂“强心针”。
瞬间焕发出全新的活力。
曾经。
那些繁重的生产任务。
需要大量工人日夜轮班、耗费漫长时间来完成。
且产品精度难以保证。
稍有差池便可能导致整批产品报废。
如今。
在数控车床有条不紊的高效运作下。
一切都变得轻松起来。
数控车床凭借其精准的编程控制。
能够按照预设参数精确切削、打磨每一个零部件。
不仅大幅缩短了生产周期。
生产效率得到了极大提升。
产品质量也上了好几个台阶。
次品率显著降低。
然而。
这项先进技术在当时属于国内前沿成果。
为了确保保密性。
数控车床的事情被严格保密。
车辆厂深知这是来之不易的技术成果。
为了守护它。
从管理模式到人员进出都进行了严格管控。
摇身一变。
成了一个保密单位。
厂内对涉及数控车床的区域设置了重重门禁。
非授权人员严禁靠近。
相关技术文件也被加密存储。
专人保管。
尽管数控车床在技术层面上。
相较于欧美国家的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
其运算速度、加工复杂程度等方面尚有待提升。
但国内企业深知技术积累犹如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
多年来。
国内企业在技术研发上投入大量心血。
往往喜欢将自身的技术和成果捂得严严实实。
不轻易对外展示。
如此一来。
外国势力便难以通过常规渠道刺探情报。
难以准确了解国内工业的实际情况。
也就无法对我国的工业水平做出精准评估。
为国内工业的稳步发展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
王逸风特意邀请何雨柱到他的办公室。
这一番举动可谓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他真正的主要目的。
是想让何雨柱帮忙办理通行证。
彼时。
相关手续繁杂琐碎。
涉及多个部门的审批与签字。
光是各类表格就需填写厚厚一沓。
两人在办公室里。
一会儿打电话沟通协调。
一会儿又亲自跑去不同科室递送材料。
来来回回折腾了许久。
才总算将所有繁琐的手续全部办妥。
待一切尘埃落定。
两人才终于能放松下来。
悠闲地闲聊起各自分开后的工作情况。
王逸风谈及工作。
瞬间来了兴致。
眉飞色舞地告诉何雨柱:“咱们那车辆厂啊。
到现在还在生产吉普车呢。
在经典的211车型基础上。
厂里的研发团队那是充分发挥了创造力。
绞尽脑汁、日夜钻研。
也推出了其他类型的车辆。
就说那曾经风靡整个华夏大地的130货车吧。
已经正式投入生产了。
而且为了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我们还对它进行了深度改造。
衍生出一些变种车型。
有的加大了载货空间。
有的提升了发动机功率。
以适应不同路况和运输任务。”
说到这儿。
王逸风微微叹了口气。
无奈道:“只是目前厂里的生产设备还是有些老旧。
部分关键设备时不时还会出点小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