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养老院的阳光方程(第2页)
“赵工,”甲方代表突然开口,“你这个弧度,能不能用折线代替?成本能降一半。”
赵环看着模型上那道流畅的弧线,想起昨晚用草模测试时,阳光如何像液体一样顺着弧面流淌,在地面形成温暖的漩涡。如果换成折线,光斑就会变成零碎的片段,像被打碎的镜子。“不能。”他听见自己说,“弧度是连续的,就像老人的时间不该被打断。”
项目经理把咖啡杯重重放在桌上:“赵工,我们得现实点。你知道这三十万能做多少事吗?能买两百张护理床,或者雇十个护工。”
“也能让两百个老人每天少晒七分钟太阳。”赵环的声音有些发颤,“我算过,按平均入住率85%,每个老人每年在走廊活动180天,七分钟乘以两百人乘以十年,是8925个小时的阳光。这相当于每个老人多晒了372天的太阳。”他从包里掏出一叠打印纸,上面是用不同颜色标注的日照模拟图,“这是我用养老院现有走廊模型跑的数据,直角走廊在冬季有43%的区域日照不足15分钟,而弧形走廊能把这个数字降到12%。”
甲方代表拿起那叠纸,激光笔的红点在图上跳跃。赵环看见他的眉头慢慢皱起,又慢慢松开。窗外的梧桐叶被风吹得沙沙响,光影在会议桌上晃动,像老人斑斑点点的手背。
“这样吧,”甲方代表放下图纸,“弧形走廊可以做,但预算只能增加十五万。剩下的十五万,你得想办法从其他地方省出来。”
赵环的心跳漏了一拍。他想起昨晚熬夜修改的通风管道方案,那些隐藏在吊顶里的曲线能节省出一部分空间。“可以。”他听见自己说,“但弧形走廊的材料必须用低反射率的陶土砖,这样阳光照在上面不会刺眼。”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星芒入怀:赵环与郭静的漫长共振请大家收藏:星芒入怀:赵环与郭静的漫长共振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陶土砖?”项目经理叫了起来,“那比普通瓷砖贵一倍!”
“但陶土能储存阳光的温度。”赵环从包里拿出一小块陶土样本,“我试过,同样日照下,陶土砖的表面温度比瓷砖高2.3度。老人靠在上面,能感觉到阳光的余温。”他想起郭静上次在电话里说的,“陶土会记住经手者的体温”,忽然觉得这句话用在这里异常贴切。
会议结束时,窗外的阳光正盛。赵环走在设计院的走廊里,看见自己的影子被窗户分割成不规则的碎片。他摸出手机,想给郭静发条信息,却发现有个未接来电,来自一个陌生的号码。
“赵工吗?我是养老院的李阿姨,”电话那头的声音带着哭腔,“他们说要拆了我们现在坐的紫藤花架,说影响新楼采光。可那是我老伴儿去世前搭的……”
赵环靠在墙上,听着电话里老人的啜泣,忽然觉得刚才会议室里的争执都变得微不足道。他想起模型里那道流畅的弧线,想起阳光如何在陶土砖上缓慢移动,想起父亲说的“建筑是住人的容器”,却第一次觉得,容器里装的不只是身体,还有记忆和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