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三善 作品
第65章 理性教育的裂缝
梅雨季的第五天,赵环在设计院的工作台前拧开钢笔帽。蓝黑色墨水在瓷质笔洗里晃出涟漪,他盯着水文测量图上蜿蜒的等高线,忽然想起六岁那年父亲握着他的手丈量老祠堂木柱,钢尺冰凉的触感透过指腹渗进骨骼——那时他以为所有的丈量都该像父亲的图纸一样,小数点后三位永远精确无误,如同用圆规画出的月亮。
项目是市中心的滨江公寓,甲方要求"极致理性的居住美学"。赵环转动绘图仪,在主卧飘窗位置标注23.5度倾角——这是根据冬至日太阳高度角计算出的最佳采光角度。笔尖划过纸面时,他忽然停顿,在原有数据旁用铅笔轻轻画了个小括号,里面写着"+0.5cm"。
窗外的雨珠沿着百叶窗缝隙滚落,在玻璃上划出不规则的痕迹。赵环摸出西装内袋的计算器,重新输入飘窗深度的计算公式。屏幕上的数字跳动三次,最终停在"120cm"。他咬了咬笔尖,删掉末尾的零,输入"120.5"。这个突兀的小数点后一位,像父亲早餐盘里那块切歪的煎蛋,在他视网膜上灼烧出细微的刺痛。
抽屉深处的牛皮本里,夹着他中学时的错题集。每道错题都被父亲用红笔圈注,旁边写着"理性容不得误差"。此刻他翻开新的一页,钢笔悬在纸面上方三厘米,墨迹凝聚成摇摇欲坠的墨滴。楼下传来施工队打桩机的轰鸣,他忽然想起上个月在老城区看到的那棵香樟树,树根将青石板顶出的裂缝里,长出了倔强的苔藓——那道裂缝的宽度,恰好是0.5cm。
"赵工,甲方要看最新的日照分析。"实习生抱着文件夹站在桌边,打断了他的思绪。赵环迅速合上笔记本,指尖在键盘上快速敲击,将飘窗深度的参数改回"120cm"。发送邮件时,他鬼使神差地在附件里夹带了一张手绘草图:窗台上多了个弧形凹槽,里面躺着一枚贝壳,阳光透过窗棂在贝壳表面投下光斑,像极了他去年在希腊看到的古罗马剧场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