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理性教育的裂缝(第2页)

午休时,赵环走进巷口的老面馆。老板问他要不要加煎蛋,他习惯性想说"切成正圆形",却听见自己的声音说:"随意就好。"碗里的煎蛋边缘焦脆,裂出不规则的锯齿状,他用筷子戳破蛋黄,金黄色的汁液漫过面条,忽然想起郭静(此时他尚不知这个名字)在景德镇揉泥时,掌心留下的螺旋状浅痕——那个遥远的姑娘此刻正在工作室里,用沾着陶土的手翻看一本关于陶艺力学的论文。

下午的例会充满了数据碰撞的声音。甲方代表用激光笔指着投影上的三维模型:"这里的空间浪费了0.3平方米,按照每平米十万的售价,这是三万元的损失。"赵环盯着模型里那个被批判的角落——他原本想设计成嵌入式书架,此刻却被改成了冰冷的储物柜。散会时,他故意落后几步,用手机拍下走廊尽头的消防栓。金属表面的锈迹形成天然的纹路,像极了他今早画的那道飘窗凹槽。

深夜的办公室只剩桌前一盏台灯。赵环重新调出滨江公寓的模型,将鼠标移到主卧飘窗位置。屏幕右下角的时间显示23:07,这个时间让他想起父亲制定的"人生工程进度表",30岁成为所长的倒计时还剩1462天。他深吸一口气,按下删除键,重新绘制飘窗的轮廓——这次,他不再使用精确的几何线条,而是用自由曲线勾勒出微微外凸的弧度,像母亲年轻时用过的搪瓷碗边缘。

图纸打印出来时,墨迹还未完全干透。赵环用手指摩挲着飘窗的曲线,忽然发现纸页上有块淡淡的水痕——是下午开会时不小心打翻的咖啡。水痕沿着曲线蔓延,形成类似窑变的纹路,让他想起在巴黎看过的那件陶艺作品,虽然当时他并不知道作者是谁。他将图纸对折,塞进公文包,临走前瞥见办公桌上的钢尺——它安静地躺在那里,刻度线在月光下泛着冷光,像一道永远无法跨越的楚河汉界。

走出写字楼时,雨已经停了。赵环抬头望向天空,云层缝隙里漏出几颗稀疏的星星。他摸出裤兜里的钥匙,金属钥匙链上挂着一块不规则的鹅卵石,那是他十三岁时在江边捡到的,当时父亲说"这种无用的东西早该扔掉"。此刻他握着鹅卵石,感受着它凹凸不平的表面,忽然想起测绘古戏台时,梁柱上那些被岁月磨圆的雕花——原来所有的精确,都曾是某种温柔的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