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陶土的记忆重量(第2页)

“小夏,把四月十七号的窑炉日志递给我。”她忽然开口,声音里带着发现新釉色时的兴奋。牛皮本子被翻得沙沙响,郭静的指尖停在“雷暴预警,情绪记录:不安”的条目上,那天的泥团重量是453.1g,而对应的成品率只有37%,远低于平均的62%。她忽然想起景德镇老师傅说过的话:“坏天气会让陶土长刺,扎伤那些心浮气躁的手。”

雨势渐大,天窗玻璃上的水痕汇集成蜿蜒的河流。郭静起身打开工作灯,暖黄的光晕里,泥团表面的指纹清晰如年轮。她伸手按住其中一个标着“初遇窑变成功”的明黄泥团,那时的她刚学会在釉料里调入玛瑙碎屑,出窑时的流霞纹让她在工作室里转了三圈。此刻这个泥团重451.8g,比平均值轻了0.5g,像是把雀跃的心情都揉进了泥土的孔隙。

笔记本上的公式开始自动生长:重量差异≈情绪振幅x泥料陈腐时间x环境湿度系数。郭静咬着笔杆笑了,这个发现让她想起大学时偷偷选修的物理学课,教授讲过“蝴蝶翅膀振动的频率能影响千里外的风暴”,此刻在她的陶轮世界里,人类掌心的温度与心跳的震颤,正以0.07千克的重量差,在泥土的分子间掀起看不见的风暴。

她起身走向釉料架,钴蓝瓶在指尖转了个圈,瓶底沉淀的金粉轻轻上浮,像极了昨夜梦里的星子。当她将调配好的釉料滴在“快乐泥团”表面时,突然听见外间传来收快递的声响。小夏抱着纸箱进门时,她瞥见快递单上的寄件人地址——“环宇建筑设计事务所”,某个瞬间,她想起上周在老桥边采集苔藓时,那个蹲在桥栏边测量弧度的身影,他的衬衫后领沾着一点白,像片偶然飘落的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