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三善 作品
第74章 陶土的触觉觉醒
春末的景德镇,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泥土气息与窑火的余温。郭静像往常一样,天未亮便起身前往工作室。推开那扇略显陈旧的木门,熟悉的陶土味扑面而来,仿佛是老友的问候。工作室的角落,几盏昏黄的灯散发着柔和的光,照亮了一排排等待塑形的陶土和尚未烧制的坯体。
郭静轻轻走到工作台前,台上摆放着她精心挑选的泥料。这些泥料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各自独特的质地和颜色。她伸出手,轻轻触碰其中一块陈腐了许久的老泥,手指刚一接触,那细腻而又略带韧性的触感便顺着指尖传遍全身。“这应该是乐平的泥料,陈腐时间大概有两年半了。”她轻声自语道,仅凭这最初的触碰,她就能判断出泥料的产地和陈腐时间,这种能力在旁人看来近乎神奇,但对郭静而言,这是她与陶土无数次亲密接触后培养出的默契。
她决定今天尝试一次蒙眼拉坯。这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她长久以来对陶土触觉探索的延伸。她缓缓闭上眼睛,世界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自己均匀的呼吸声和陶轮轻微的嗡嗡声。她将那块老泥放置在陶轮中心,双手稳稳地扶住,感受着泥料在指尖的微微颤动。随着陶轮开始加速,郭静的双手也开始熟练地动作起来。她的拇指轻轻按压泥料中心,其余四指顺势向外扩展,泥料在她的手中逐渐升高,形成一个初具雏形的圆柱体。
在拉坯的过程中,郭静完全依靠触觉去感知泥料的变化。她能感觉到泥料中每一个微小颗粒的移动,就像能看到它们在自己的指尖下有序排列。当泥料出现一丝不均匀时,她的手指会立刻做出微调,轻轻用力挤压或拉伸,使泥料重新恢复均匀。这种对泥料的精准掌控,源于她无数次的练习和对陶土的深刻理解。她深知,陶土就像有生命一般,每一次触碰都能传递出丰富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