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陶土的触觉觉醒(第2页)

“触觉是我与陶土沟通的桥梁。”郭静在心里想着。在她看来,眼睛看到的只是表象,而触觉能让她深入陶土的内心。当她的手指在泥料表面滑动时,她能感受到泥料对她力量的回应。如果用力过猛,泥料会显得倔强,甚至可能出现裂缝;而如果用力过轻,泥料又无法按照她的意愿成型。这种微妙的平衡,需要她用触觉去不断摸索和把握。

在蒙眼拉坯的过程中,郭静回忆起自己刚到景德镇学艺的日子。那时的她,对陶土的触觉还很生疏,常常因为把握不好力度而导致坯体变形或破裂。但她从未放弃,每天都会花费大量时间练习拉坯,从最初的满心挫败,到后来逐渐掌握技巧,她与陶土的触觉联系也在这个过程中日益紧密。她还记得有一次,她连续拉坏了十几个坯体,心情低落到了极点。但当她最后一次把手放在泥料上时,她静下心来,专注于指尖的感觉,那一刻,她仿佛听到了陶土的“声音”,泥料在她的手中开始听话地成型。从那以后,她更加坚信触觉在陶艺创作中的重要性。

随着陶轮的转动,坯体在郭静的手中逐渐成型。她能感觉到坯体的高度、直径和壁厚都在按照她的设想发展。她的双手如同舞者,在陶土上轻盈地舞动,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韵律和节奏感。当她觉得坯体达到理想的形状时,她轻轻放慢陶轮的速度,然后小心翼翼地用手指在坯体边缘做出一道优美的弧线,作为最后的修饰。

终于,郭静缓缓睁开眼睛,一个造型优美的陶罐出现在她眼前。陶罐的表面光滑而富有质感,每一处曲线都流畅自然,仿佛是从陶土中自然生长出来的。她轻轻抚摸着陶罐,眼中满是欣慰和喜悦。这次蒙眼拉坯的成功,让她对陶土的触觉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她知道,在陶艺的世界里,触觉不仅仅是一种感知工具,更是连接她与陶土灵魂的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