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职场的理想主义者(第2页)
胸腔里有什么东西轰然坍塌。他转身冲下楼梯,推开写字楼旋转门的瞬间,正看见拆迁队的挖掘机像头钢铁巨兽,正将铲斗砸向老城区最后一片四合院的垂花门。雕花的木门楣在机械的碾压下碎成木屑,扬起的尘埃里,依稀能看见门墩石上模糊的牡丹纹样。
赵环疯了似的穿过警戒线,被保安拦住时,他指着远处正在倾倒的青砖堆喊:“那些砖!别混进建筑垃圾里!它们还能——”
“还能什么?”保安不耐烦地推了他一把,“碎砖烂瓦而已,小伙子别碍事。”
尘埃落定后,拆迁现场只剩下一片狼藉。赵环蹲在瓦砾堆前,像个考古学家般翻找着幸存的建筑碎片。钢筋裸露的断墙里嵌着半片琉璃瓦,颜色还保留着百年前的孔雀蓝;一块雕花的椽头被踩进泥里,莲花纹样的花瓣断了两瓣;他甚至找到半块带着榫卯凹槽的木构件,凹槽里还残留着陈年的桐油味。
夕阳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与废墟里的残垣断壁重叠在一起。当他的指尖触到一块埋在灰烬里的青砖时,忽然被什么东西硌了一下。他用手掌拂去砖面上的浮灰,借着渐弱的天光,看见砖侧端面刻着一个模糊的“安”字。
那是个用凿子手工刻下的字,笔画边缘带着细微的崩裂,像是刻字人用力过猛留下的痕迹。赵环将青砖翻过来,发现背面有个不规则的凹痕,恰好能放进他的掌心。他忽然想起父亲说过,古代工匠会在砌墙的砖上刻下自己的姓氏或吉字,作为对居住者的隐秘祝福。
“安”。安宁,安居,安身立命。
这个字在冰冷的砖面上透出一丝若有若无的暖意。赵环将青砖贴在胸口,能感受到砖体残留的、来自白日阳光的温度。他想起设计养老院时坚持的“阳光走廊”,想起为保护香樟树修改的道路规划,想起那些被甲方红笔圈注“无用”的星芒投射点——此刻,所有被嘲讽为“理想主义”的坚持,都在这块刻着“安”字的古砖里找到了回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星芒入怀:赵环与郭静的漫长共振请大家收藏:星芒入怀:赵环与郭静的漫长共振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远处传来施工队收工的哨声,城市的霓虹灯次第亮起,将废墟染上不真实的彩色。赵环坐在瓦砾堆上,摩挲着砖面上的刻痕,忽然想起大学时读《考工记》,里面说“审曲面势,以饬五材,以辨民器”,当时他只记住了前半句的工艺美学,直到此刻才明白,“辨民器”的本质,是让器物承载人的生活痕迹,让建筑成为安放灵魂的容器。
手机在口袋里震动,是母亲发来的微信:“你爸问你周末回不回家吃饭,他新买了台进口的绘图仪,说要教你用最新的cad软件。”
赵环看着信息,嘴角牵起一抹苦涩的笑。父亲永远无法理解,为什么他宁愿用手工测绘图,也不愿用精准的三维建模。就像此刻他掌心的古砖,那些机器无法复刻的刻痕与凹痕,才是建筑最本真的呼吸。
他站起身,将刻着“安”字的青砖小心翼翼地放进背包。夕阳彻底沉入地平线,废墟上空飞过一群归巢的鸽子,翅膀划过空气的声音像某种古老的韵律。赵环抬头望向cbd方向拔地而起的玻璃幕墙建筑群,它们在夜色中闪烁着冰冷的光,如同被抛光过度的现代文明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