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三善 作品

第143章 手工捏痕的结构力学可行性报告

赵环的指尖悬在CAd图纸上方三厘米处,笔尖的阴影恰好落在郭静陶艺装置的三维模型边缘。屏幕上的网格线像一张精密的蛛网,将那些不规则的凸起标注为"结构风险区域"——那是郭静在陶坯上留下的指节压痕,在她看来是"泥土呼吸的毛孔",在他的工程软件里却成了需要论证的应力集中点。 工作室的晨光斜斜切过操作台,将两人的影子投在墙上,像一幅被拉长的皮影戏。郭静正用竹刀修饰另一组陶片,刀刃与陶土摩擦的沙沙声,和赵环敲击键盘的清脆节奏,形成某种奇妙的复调。

"第17号样品左侧三厘米处,捏痕深度超过规范值0.8毫米。"赵环忽然开口,声音里带着测量仪般的精准,"如果按照美术馆公共区域的荷载标准,这种非匀速受力产生的凹陷,会导致挂件在温差变化时出现微裂纹。"

郭静放下竹刀,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陶片上交错的纹路。那些指纹拓印般的痕迹里还沾着细沙,是她昨天在江边采集的河泥混进去的。"可建筑规范里,也允许百分之五的艺术误差吧?"她转身时,围裙上的陶土粉末簌簌落在赵环的工程手册上,在"材料力学性能表"标题旁晕出一小团土黄色的云,"你看这些裂纹,其实是泥土在记忆我的力度——"

"我看的是应力分布图。"赵环调出一组红色渐变的云图,将平板转向她,"这里,还有这里,红色区域代表剪切力超过陶土的极限强度。"他的指尖点在屏幕上,力度轻得像怕惊醒什么,"手工捏制时的横向力会让内部颗粒产生不可逆的位移,就像老城区那些没有钢筋的土墙,遇到暴雨就会......"

"就会长出青苔。"郭静伸手覆在他的手背上,让他的指尖陷进自己掌心的薄茧里,"你摸,我的指纹比你的工程图纸更早知道哪里该用力。"她拉着他的手按在未完成的陶坯上,冰凉的泥土瞬间记下两个重叠的指印,"昨天揉泥的时候,我能感觉到泥土在抗拒太规则的形状,就像你设计老建筑改造时,总要保留那些不垂直的墙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