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三善 作品

第143章 手工捏痕的结构力学可行性报告(第2页)

赵环的指腹传来陶土特有的涩感,那些细微的颗粒正顺着指纹的沟壑流动。他忽然想起上周去考察的百年砖窑,工匠们用脚踩泥时留下的足纹,反而让砖块的抗压强度提升了十七个百分点。这个数据此刻正从记忆库里跳出来,与掌心的触觉形成奇妙的互文。

"拿测力计来。"他起身时带起的风,让工作台上的草图簌簌翻动,露出背面郭静写的短句:"泥土有自己的倔强。"

他们在晨光里做起了简易实验。赵环将压力传感器贴在陶片内侧,郭静则用不同的力度按压同一位置,看着数据屏上跳动的曲线:指尖轻叩时是柔和的波浪线,指节顶压时则暴起尖锐的峰峦。当她模仿昨日捏制时的力度,那条红线突然冲破预警值,伴随着细微的"咔"声,陶片边缘渗出一丝银亮的裂纹。

"看,"赵环的声音里带着不易察觉的惋惜,"这就是为什么......"

"这就是为什么它活了。"郭静捡起那片带裂纹的陶片,对着光看时,裂纹像极了河流分叉的航拍图,"你设计的穹顶不是也故意留了伸缩缝吗?让建筑能跟着季节呼吸。"她忽然将陶片贴在他的工程图上,裂纹的走向恰好与某根钢梁的应力释放路径重合。

赵环的呼吸顿了半秒。那组他计算了三个月的参数,此刻被一片偶然形成的裂纹精准预言。他想起大学时教授说的话:"最好的结构师都懂一点占卜,因为材料会自己说话。"

暮色漫进工作室时,赵环的可行性报告已经写了七页。其中第三页画着两组对比图:左侧是电脑模拟的完美弧线,右侧是郭静捏痕的等高线测绘,标注着"在150n轴向力下,不规则表面的摩擦力提升23%"。郭静在旁边加了批注,用红笔在某个凸起处画了个小太阳:"这里是我拇指停留最久的地方,像给泥土盖了个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