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轮盘旋转的空间定位误差分析
赵环推开陶艺工作室门时,陶轮转动的嗡鸣正裹着潮湿的泥土气息扑面而来。午后的阳光斜斜切过布满釉料斑点的玻璃窗,在地面投下菱形光斑,郭静赤脚站在轮盘前,裤脚沾着浅褐色陶泥,像踩在融化的琥珀里。 “测量工具带来了?”她头也没回,指尖正按压着轮盘上旋转的泥坯。那团湿润的陶土在她掌心逐渐升起弧度,时而被拇指压出凹陷,时而被掌根推得向外舒展,像一团有呼吸的云。
赵环将帆布包放在工作台边缘,拉链声惊得轮盘旁的老猫抬了抬头。他取出激光测距仪时,金属外壳反射的光恰好落在郭静专注的侧脸上——她睫毛上似乎沾了点陶土粉末,在阳光下像落了层金砂。“CAd图纸上标注的装置底座直径是1.2米,误差允许范围±3毫米。”他说着打开平板,调出美术馆中庭的三维模型,“悬挂点距地面高度4.5米,水平偏差不能超过5毫米,否则会影响整体空间的视觉平衡。”
郭静忽然笑了,轮盘转速慢下来,泥坯顶端被她捏出个纤细的颈。“赵设计师,你知道陶土在窑里的收缩率是多少吗?”她沾着泥的手指点了点工作台的记录本,“不同批次的黏土成分差1%,烧出来的尺寸就能差出1厘米。你要的±3毫米,是让窑火学会用游标卡尺吗?”
赵环走到轮盘旁,视线掠过泥坯表面那圈圈细密的旋转纹路。它们像被放慢的水涡,每一圈都与上一圈有微妙的偏移,正是这些不规整的曲线,让泥坯有了区别于工业制品的生命力。“建筑施工有混凝土收缩系数表,”他蹲下身,目光与旋转的泥坯平齐,“我可以根据你的陶土特性调整设计预留量,但悬挂结构的定位精度必须保证——那是力学安全的底线。”
郭静忽然将手掌平按在泥坯顶端,轮盘仍在转,她的手却像定在圆心的锚,泥土顺着她的指缝向外溢,渐渐形成一个宽沿的圆盘。“你看,”她轻声说,“当我的手施加的力偏右0.5厘米,盘沿就会在这里多出个小凸起。”她停住轮盘,用指甲在那个毫不起眼的弧度上划了道痕,“这是误差吗?在我看来,这是泥土记住的指尖温度。”
赵环的指尖无意识地触到测距仪的按钮,激光束射在墙上,留下个红色的点。他想起上周在工地,施工队安装钢结构时,他用同样的仪器反复校准,直到那个红点与图纸坐标完全重合。那时他以为,精确是对空间最基本的尊重。可此刻看着郭静指尖那道泥痕,他忽然想起大学时参观的古罗马竞技场——那些被岁月磨圆的石阶边缘,那些并非直角却严丝合缝的拱券,正是无数“误差”的累积,才让冰冷的石头有了呼吸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