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三善 作品

第158章 建筑场地的陶土取样记录(第2页)

“东边那片杂树林下的土样更特别。”郭静忽然拽着他往坡下走,她的帆布靴踩过碎石堆发出的声响,与他靴底的防滑纹摩擦声形成奇妙的和声,“刚才挖出来的陶片残件带着冰裂纹,你设计的穹顶玻璃不就是这种肌理?”

他们在一棵老槐树下找到半片明代瓷碗的残片。郭静用地质锤轻轻敲下周围的土块,赵环蹲下身时,闻到她发间飘来的松香——那是她工作室里用来密封陶土的蜡油味道。残片边缘的釉色已经土蚀,但断面露出的胎骨泛着细密的孔隙,像他昨天计算的蜂窝结构保温层剖面。

“这里的土可以做注浆坯。”她把残片放进标本盒,盒盖内侧贴着的标签突然让他怔住:那上面用铅笔写的编号“g-07”,恰好与他图纸上标记的“关键受力点”编号一致。风掀起她的工作手册,某页露出她记录的烧成曲线,横坐标的温度刻度旁,她用红笔标注着“对应混凝土养护湿度”。

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交叠在翻涌的土堆上。赵环发现郭静的取样袋排列方式竟暗合他设计的梁柱间距,而自己不知不觉中,已经在勘察图背面画满了陶器造型的草图。远处塔吊的轰鸣声里,他听见她对着试管轻声说:“这片土烧出来的器皿,应该能盛住你设计的光。”

他低头看自己沾满泥浆的手,钢笔在图纸上洇出的墨痕正与她滴落在上面的泥水融合,形成一种类似窑变的灰紫色。手机在口袋里震动,是结构工程师发来的应力计算报告,但他此刻更想知道,这些带着金属光泽的黏土,在她的窑火里会绽放出怎样的星芒。